不是文字,也不是画。
是一段音频。
点击播放后,电流杂音中传来极轻、极细的一串音节,像是风吹过枯叶的摩擦,又像冰面初裂的微响。
技术人员分析后确认:这是人类喉部肌肉尝试发声时产生的原始振动,尚未形成完整语音,但具备明确意图标记。
换言之,阿枝正在练习说话。
她选择了最难的方式??用残损的身体,重新学习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本能。
林小满把这段音频设为“纸船信箱”的默认提示音。每当有新用户注册成功,就会听到这缕几乎不可闻的声响,随后浮现一行字:
>听,这是有人正在努力说出“我在”。
一个月后,第一套设备运抵云坪村。
林小满再度踏上归途。
当车子驶入熟悉的山路,晨雾缭绕如纱,村口那块“云坪村”水泥碑已被人仔细描新,三个字漆成醒目的朱红色。周医生早早等候在路口,脸上难得露出笑意。
“她每天都问:林老师什么时候回来?”
林小满点头,快步走向教学点。
推开门的瞬间,他怔住了。
十七个孩子整齐坐在课桌前,每人面前放着一支觉醒笔。黑板上写着工整的大字:
**今天我们不说,我们写。**
而站在讲台中央的阿枝,手中捧着他留下的笔记本,正一笔一划地抄写着某段话。她抬头看见他,没有惊呼,没有奔跑,只是缓缓举起手中的笔,像举起一面旗帜。
林小满走上前,低头看她写的内容:
>林老师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艘纸船。
>有的载着思念,有的载着恐惧,
>有的装满了不敢说出口的“谢谢”和“对不起”。
>可只要有人愿意接住它,
>那些沉没的话,终会变成岸上的足迹。
他蹲下身,轻声问:“你现在最想写的那句话是什么?”
阿枝低下头,思索良久。然后,她在纸上写下五个字:
**我在这里。**
不是给奶奶,不是给世界,而是??
给她自己。
林小满眼眶发热。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告别终于完成了它的闭环。一个孩子终于敢对自己说:“我存在。”
他握住她的手,引导她在后面添上一句:
**你也在这里。**
两行字并列纸上,如同两个灵魂终于相认。
窗外,春风拂过山谷,吹散最后一丝寒意。山坡上,去年枯死的老桃树竟冒出几点嫩芽,像是大地悄悄写下的批注:
>所有沉默,皆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