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提供的书最多,大家说她带的书太全面了,有课本,有小人书,有旧报纸,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书。
孟秋伸手划拉了一下:“大部分都是从废品站买的。”
那家废品站离孟家挺远的,难得过去,看守废品站的老头说再加点算一块钱,她就再挑了点。
课本是为了未来做准备,小人书是打发时间的,旧报纸用来了解这个时代,杂七杂八的书其实是各种工具书,有农业方面的,有机械方面的。
如果不是拿不下,她还想再多带点呢。也得多谢跟她同一车厢的热心的同志们,上下车的时候,帮她搭了把手。
刘娜说:“你准备的可真充分,跟你相比,我就是个傻子。我家也有不少书,我都没想到带过来。”
“下次去县城,我得给家里拍个电报,让家里把书给我寄过来。”
她下乡还没到一年呢,从一开始她要什么给什么,到现在推三阻四,变得也太快了。
她就知道她后妈不是个好的,她爸更不是东西,下乡之前还说会照顾她,这么快就把她给忘了。
孟秋说:“你家里人会给你寄吗?”
刘娜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意思,她家里的事,整个知青点都知道,甚至队里都听说了她家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队里热心肠的婶子们还教她怎么对付她爸跟那后妈呢。
刘娜说:“我爸那人要面子。他们要是不理我,我就让我朋友去厂里跟他说,当着别人的面,他肯定会好好表现。”
张凤兰道:“你也别闹得太过,细水长流。”
刘娜道:“好吧,我知道了。”
大家各自拿书看,陈国强拿了本机械方面的书,有机会正好多学学。
男同志、女同志窝在各自的宿舍里看书。
女同志那边,孟秋在整理她的《野菜图鉴》,王馨会画画,在帮她配图。其他人一开始在看书,后来也凑过来,补充没有被收录进去的野菜。
刘娜手撑在炕上,伸着脖子看,说王馨:“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画得真清楚。山上竟然有这么多能吃的野菜?等春天的时候我也上山看看,小孟,到时候你笔记本借我用用呗,我按图索骥……”
孟秋道:“好啊。”反正大部分她都记住了。
她一边写,一边随口道:“要是寄到报社去,不知道会不会刊登?下乡的知青应该不少人不认识野菜吧?”
张凤兰道:“肯定的,我刚来那会儿,我也不认识。”
周亚男道:“就算认识,也没有那么全。有不少我们都是看队里的婶子大娘们挖,我们才跟着挖的,有时候挖回来都不知道怎么吃。”
孟秋就说:“那我们可以在后面再附上菜谱,告诉大家吃哪里,怎么做。”
张凤兰和周亚男道:“这个好。”
“若是可以,还能再补充一些储存方法,比如怎么制成干菜。”
“还有咸菜。我以前以为咸菜都一个味道,后来才知道一样的腌菜,有人做的就是好吃,就是咱们队里马大娘,她家的腌萝卜清脆爽口,直接吃好吃,加点辣椒一炒,更香!”
两人越商量越来劲儿,把手里的书都放下了。
孟秋挠了挠头:“就是不知道该寄给哪个报社。”
她对这方面不太了解。
朱钰突然开口,报了几个报社的名字:“可以先往这几个报社寄。”
大家看向她,她道:“我家里有人在报社工作。”
“那可太好了,果然是人多力量大。”孟秋笑道。
朱钰也加入了进来,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完善这本《野菜图鉴》。
讨论了好一会儿,周亚男问:“你们饿吗?”
不说不觉得,一说肚子好像是有点空。
周亚男下炕穿上鞋:“烤红薯你们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