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的。
孟秋走到院外看了看,没有找到人,她将篮子拎了进去。
晚上,大家回来,见到野兔和葡萄,问道:“小孟,你又上山了?”
“嗯……”孟秋应付过去。
大家感概:“小孟你的运气也太好了!下次咱们上山,必须得带上小孟!”
“没错没错……”
孟秋要把这只野兔也贡献出来,大家却不好意思再吃她的。孟秋道:“秋收辛苦,大家刚好补补。要是不好意思,平时的活就拜托大家了。”
“这没问题,小事一桩!”
“小孟,你不是想要个木架子吗?那木架子就包在我们身上了!”
孟秋道:“那可太好了!”
大家又美餐了一顿。以往秋收大家都能累趴下,今年或许是因为吃得好,大家状态都还挺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了交集,孟秋发现时常会在山上碰见那位“碰瓷”同志。
但只是碰见,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哪怕是迎面撞上,他也仿佛不认识她,和以前一样。
这种情况不多,大多时候,他们根本不会迎面撞上,因为对方总是有意地远离人群。
不止他,牛棚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他们不和其他人接触,队里的人对他们也是避之不及,仿佛他们携带什么病毒一样,如非必要,都很少从牛棚附近经过。
受大人影响,孩子对他们的态度也很不好。避之不及还罢了,有些小孩子不懂事,故意捉弄他们。
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抓着土坷垃砸一个在山坡上割猪草的老人,嘴里喊着:“打倒坏蛋!”
老人躲了躲,孩子们却追着他不放。
孟秋看着那位老人身上破旧的军绿色,眉头皱了皱。
“狗蛋!三妮!”她喊道。
狗蛋是李大力的侄子,三妮是李乐的侄女。
两人听到喊声,跑了过来,孟秋又招手,示意其他孩子过来。
“你们能帮我一个忙吗?”她指了指手边的篮子,“我拎不动了,你们能帮我送到知青点吗?我请你们吃糖。”
狗蛋问:“孟姑姑,是上回的那个糖吗?”
孟秋道:“是。”
狗蛋吸溜了一下口水,抓着篮子的提手就要跑。
孟秋道:“别急别急,每个人帮我拿一点,第一个到的,吃两颗。”
话音刚落,一帮孩子争先恐后地跑了起来。
孟秋在后面喊:“慢点慢点,摔了的没有哦……”
陆广山拍拍身上的灰:“这孟知青人还挺好。”
不远处的季屿将这一幕收入眼帘。
*
农家少闲月,一年四季,大约只有冬天稍微清闲点。
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太冷,大家都躲在屋里猫冬。
受到孟秋的影响,闲来无事,大家也看起了书。除了孟秋,也有几个人零零散散带了几本书。大家把书都贡献了出来,成立了知青点图书角,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