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54章 市易部信税改后的第一个目标 官家(第2页)

第254章 市易部信税改后的第一个目标 官家(第2页)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局势骤紧。辽军集结五万骑兵于幽州以北,西夏残部亦在贺兰山一线蠢蠢欲动。密探回报:两国使者已在上京会晤,达成秘密盟约??若宋廷持续激进变法,动摇贵族根基,则联合南下,“恢复正统秩序”。

赵昭召集群臣议事。

有人主张议和,称“新政已触众怒,不如暂缓改革,以安外邦”。

赵昭冷笑:“他们怕的不是我改法,而是怕你们觉醒。今日退一步,明日就得把学堂拆了,把铁路扒了,把土地还回去。然后呢?再等下一个百年?”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传令陇右军、河北厢军、神机营,全线备战。另调‘铁龙舰队’沿运河东进,随时准备支援前线。”

又下令:“即日起,全国实行战时动员体制。凡十八至四十岁男子,皆须接受三个月军事训练;女子可自愿加入后勤医护队。铁路优先运输军需,但每日仍保留一列‘知识专列’,确保边远地区教学不断。”

江宁公虽已离世,但他生前所建“天网系统”仍在高效运转。六月初三,一份绝密情报送达赵昭案头:辽国宰相私下致信西夏王,称“宋国内乱将起,民心不稳,正是良机”。然而,信件末尾却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唯其皇子亲赴陇西督工,与士卒同寝食,百姓为之效死,恐非易取。”

赵昭看完,久久不语。

他提笔在旁批注:“得民心者,不在宫阙之内,而在阡陌之间。”

七月流火,酷暑难耐。赵昭再度启程,奔赴西北前线。途中经洛阳,特意绕道邙山脚下一座小村。这里是当年王小仙埋骨之地??他的养母,那个在风雪中捡回弃婴的贫妇。

坟茔简陋,仅一块青石碑,刻着“慈母王氏之墓”。赵昭跪在烈日下,亲手除草,献上一束野花,又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那是他幼年时王小仙一字一句教他读的《千字文》,纸页破损,字迹模糊。

“娘,”他低声说,“您当年教我认的第一个字是‘人’。您说,做人要有良心。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是不是有良心的事?”

风吹过麦田,沙沙作响,仿佛回应。

他起身,擦去眼角泪水,继续西行。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赵昭驻跸秦州大营。军中无酒,亦无歌舞。他与将士们共食粗饼咸菜,席地而坐,谈笑如常。

忽报前方斥候归来,带来惊人消息:辽夏联军已于三日前悄然撤兵,未发一矢。

将领们欢呼雀跃,唯赵昭神色平静。

他知道原因??不是惧怕兵力,而是忌惮民心。

就在一个月前,宪章院颁布《全民兵役法》:凡年满十六者,无论出身,皆可报名参军,服役三年,退役后享有优先就业、免税置产等优待。短短四十天,报名人数突破百万。草原上传言:“宋人如今人人持枪,家家有地图,连女人也会打炮。”

更重要的是,铁路已通至兰州。军需补给速度提升十倍,而沿途设立的“战地学堂”,让士兵在休整时学习识字、算术、地理。一名普通步卒能在三个月内读懂作战命令,绘制简易地形图。

这才是真正的威慑。

赵昭站在营帐外,仰望明月,对身边副将道:“古人说‘兵者,国之大事’。可我要让天下知道,兵之根本,不在刀剑,而在人心。当每一个士兵都知道为何而战,敌人便不敢轻动。”

九月初九,重阳节。赵昭返回东京,主持“公民宣誓周”闭幕式。全国上下,超过八百万民众在各地广场、学堂、寺庙前集体宣誓:

“我宣誓效忠宪法,尊重他人权利,永不奴役同胞,永不剥夺他人求知之权。若有违此誓,愿受天下共责。”

声浪滚滚,如同春雷。

仪式结束后,赵昭收到一封来自岭南的信。寄信人是一位十二岁的女孩,名叫阿禾??正是当年在被焚学堂课本上写下“我学会写‘光明’两个字”的那个孩子。

她在信中说:“我现在是村塾助教,教七个比我小的孩子读书。我们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一起念宪法第一条。有个男孩问我:‘姐姐,如果我们都能当官,那皇帝会不会不喜欢我们?’我说:‘不会的,因为皇帝也在遵守宪法。他是我们的兄弟,不是我们的主人。’”

赵昭读完,久久不能言语。

他提笔回信:“阿禾,你说得很对。我不是主人,是守护者。而你们,才是未来的主人。请继续教下去,让更多孩子明白这一点。”

冬雪再临之时,西南铁路最后一段贯通。秦岭深处,汽笛长鸣,第一列直达吐蕃高原的列车缓缓驶出隧道。车厢里坐着的,不再是官员或将领,而是五百名新毕业的师范生,每人怀里抱着一摞崭新的《启蒙要略》和《算术初阶》。

赵昭亲自送行。

站台上,他最后一次回头望向京城方向。那里,宪章院灯火通明,数百名法律学者仍在逐条审议《司法独立法案》;国子监外,寒门学子排队长达数里,只为领取一本免费教材;街头巷尾,孩童们哼唱着新编的拼音歌谣:“a-o-e,i-u-ü,我是中国人,我要识字读书……”

他知道,风暴不会终结。旧势力仍在暗处窥伺,外敌也不会永远退却。但他更清楚,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

那是千万双睁开的眼睛,是无数颗觉醒的心灵,是一条永不回头的铁轨,通向一个不再跪拜的未来。

列车启动那一刻,赵昭挺直脊背,面向远方,喃喃自语:

“老师,阿塔,娘……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再迷路了。”

风雪中,火车轰鸣向前,碾过冰封的大地,像一把炽热的犁,翻开了新时代的第一垄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