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曾是1960年代“东风-4”导弹试验场外围区域,如今荒无人烟。
“出发。”林远收拾装备,“带上便携式舒曼共振接收器和量子时间标记仪。我们要去见最后一个信使。”
临行前,殷蓉递给他一封信。
“昨天晚上送来的,没有寄件人。”
信纸泛黄,字迹熟悉。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完成了交接。
>那口井下的火种,不是能源,是记忆库。
>它储存的不是数据,是人的选择??在被欺骗、被改造、被遗忘时,依然选择相信真实。
>
>下一步,你会遇见‘守钟人’。
>他们不在名单上,不在档案里,甚至可能已经死了。
>但他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敲响那一秒。
>
>记住,林远:
>时间可以被篡改,但心跳不会。
>只要还有人在乎‘准不准’,真实就永远有路可走。
>
>??父字”
林远将信折好,放进贴胸的口袋。
直升机腾空而起,掠过江面,飞向西北。
云层之上,阳光灿烂。
而在地面无数角落,一只只老旧的钟表悄然摆动,滴答作响。
它们走得慢了些。
但每一下,都踏在真实的心跳上。
飞行途中,林远再次播放那段13秒的音频。这一次,他戴上高敏耳机,逐帧分析噪音背景。
在第10秒,他捕捉到一丝极细微的旋律??
那是童年时常听的一首军旅短歌,父亲偶尔哼唱:
>“星星亮,月亮光,
>哥哥站岗在边疆。
>一秒钟,不能忘,
>祖国时间要对上。”
歌声若有若无,混杂在白噪之中,像是从另一个时空飘来。
林远闭上眼,跟着轻声哼完。
他知道,父亲真的还在那里。
在时间的裂缝里,在钟声的间隙中,在每一个不愿妥协的0。7秒里。
等着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