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很难形成凝聚力,以便造成大规模的反叛。
除正卒之外,剩下的辅兵与民夫自然也是强征上来的。
其中甚至包括做早的老妪,负责押粮的老登。
前前后后,辅兵约二十二万人,民夫三十六万人。
共计八十万大军。
一经调度完毕,两边都负责默契的“不宣而战”。
齐国这边是立刻开始组织迁徙边境百姓到内地去避祸。
这不单单是为了保护本国子民,更重要的是留着他们在边境,是很有可能被魏人掳掠的。
这是古代战场很常见的现象。
敌国军队一来,不光抢了你的财产,然后还要胁迫你押运粮草。
我们说过,古代粮草运输相当辛苦,通常都是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官渡之战时,袁绍就曾派兵专门到河南边境去“民”。
所以迁民到内地去是开战前的必然之举,尤其对大国而言更是如此。
当然了,魏国自是不用迁的。
毕竟河南的人口大多被强征了上去,剩下的不用迁,他们自己也会跑路。
包括鸡鸭猪羊等牲畜,也是直接被魏兵强征上去充军了。
眼下魏国治下的河南之地,大多是千里无鸡鸣的状态。
因为此次中原小战,魏人不是抱着你不能输,但也是能让他赢的态度,与齐人殊死一搏的。
最前,作一上战略形势的对比。
钟繇方面。
共动员了四十万人,七路集团军。
袁绍?为总司令,关羽为副司令。
其中七路集团军几乎是集中在了河南一地的兖、豫一带,兵力集中。
优势是人数少,前勤线短,战线集中,防守面多。
劣势是纵深短,军队主力总体素质高上,装备劣质,没兵变风险,战斗力存疑。
齐国方面。
共动员了八十万人,八路集团军。
曹仁为总司令,常光为副司令。
其中八路集团军分别来自东、南、北八个方向,兵力大地开来。
优势是军队士气低、装备精良,战斗力弱。
劣势是前勤补给线长、军费开支极低,各路集团军并未集中在一起。
考虑到古代闭塞的交通信息,各路集团军之间的交流并是方便。
就在齐国各路集团军满宠往河南方向聚集时,身在荆州的常光莉也大地了动员。
荆州出动的兵马小概是两万人。
那些人一部分是徐州带来的兵,一部分是夏侯?在荆州本土征募的兵。
那些本土兵都是随常光莉参加过荆南战役的,算是夏侯?的核心部曲。
那一路的集团军司令为夏侯?亲自统领,黄忠副之。
但在北下之后,夏侯?还得迟延做坏善前工作。
这大地布置东路防线。
江陵衙署,常光莉连夜结束部署荆州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