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原本的驻军和民户们,也在先一步抵达的辽东布政使司各级官员的带领下,为移民们盖房,规划住址。
辽东地区怎么说也是从战国时期就断断续续的纳入中原统治了,该有的郡县和一些基础水利建设都是不缺的。
熟田其实也很多。
只是因为战乱,导致常年人烟稀少,地都抛荒了而已。
第一批移民到来后,完全可以直接住进原本就有的城池,和依着城池规划出来的新村庄。
辽东本就屯有非常多用来盖堡垒的砖头,算是军需品的一种,现在下放到地方,一两月就可以将房子都盖起来。
辽东本地的五十万百姓,再加上十万驻军,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多的不说,原本的旧县城修缮一下,再加上建一些新村,容纳三四十万人还是没问题的。
甚至考虑到过冬问题,火炕和壁炉也都是一应俱全的。
第一批移民还没抵达辽东,他们的“新房”就已经都建的差不多了。
各级村、乡、县级的官员,也都全部就位了。
就是手下暂时还没有几个民可以管,正翘首以盼的等待着第一批移民到来呢。
。。。。。。
建州,乌拉城。
此地,乃是盘踞在建州的野人大部落“乌拉”的地盘。
乌拉部落一共有三万多部民,在建州土地上算的上是雄踞一地的大哥了。
只不过,此时乌拉部落,已经成为了明军在建州的指挥中心。
建州方圆大概十万公里的土地,都被大军扫荡了一圈。
不敢说完全没有野人了。
但是至少大型的,有聚集性的部落,该剿灭的都被剿灭的差不多了。
就算没剿灭的,也都全族远遁北方,不在建州了。
不过建州地界上的深山老林里,还是有一些野人残留的,大部分都是数百人为一群的小型部落。
因为他们人口少,很难进行长途跋涉的远迁,只能往深山里躲了。
暂时,大明军队也不打算费力去进山扫荡他们了。
五万多扫荡建州的部队,经过了两个月的扫荡后,此时都已经陆续回到乌拉城了。
彭克也带着镇海营的弟兄们,风尘仆仆的赶来了乌拉城,与上司蒋仁刚汇合。
之所以他们都聚集在这里。
是因为,朝廷有圣旨送来了。
乌拉城中央的大广场上,以周兴为首,都督宋晟、都督刘真,以及四个从辽东和北平调来的卫指挥使,山海关都督蒋仁刚,和彭克与魏然、李文长等一众参将,全都单膝跪在地上,恭敬的聆听圣谕。
“……设建州都司!”
“……山海关都督蒋仁刚,转任建州都司都指挥使!”
“……山海关参将李文长,转任建州都司都指挥同知!”
“……山海关参将彭克,转任建州都指挥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