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403章 乳出不止的少妇月票加更(第2页)

第1403章 乳出不止的少妇月票加更(第2页)

“阿姐,我们刚完成了全村线路升级!”女孩兴奋地说,“现在停电时间比去年少了九成。”

“辛苦了。”阿依古丽微笑,“记得按时吃饭。”

“你也一样。”晓兰顿了顿,“奶奶今天问我,天上那颗最亮的星星是不是你坐的火箭。”

她抬头望向夜空,那片属于中国太空光伏的轨道上,确有一粒微光缓缓移动。

三个月后,第二代太空电站模块投入量产。与此同时,“大地脉搏计划”覆盖范围扩展至十万村落,传感器不仅监测灾害,也开始收集生态环境数据:秦岭金丝猴迁徙路线、藏羚羊产崽季水源变化、红树林根系呼吸频率……巴彦带领团队开发出“森林神经网络”算法,让电力系统学会识别动物足迹引发的地面震动模式。“每一座电站都是生态哨兵。”他在论文中写道,“当我们听懂大地的呼吸,才能真正学会与万物共电。”

这一年夏天,国际能源署召开紧急会议。因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多国电网濒临崩溃。秘书长亲自致电中国,请求分享“全域微电网互联”技术经验。阿依古丽作为代表出席,会上她没有谈专利,而是播放了一段视频:云南怒江边,一位傈僳族老人用手摇发电机点亮教室里的LED灯,孩子们齐声朗读课文,声音穿透雨幕。

“我们不是在输出技术,”她说,“是在传递一种信念??没有人该活在黑暗里。”

会议结束当晚,娜玛从肯尼亚打来越洋电话。“绿洲之光二期完工了,”她的声音带着笑,“今天我们用光伏水泵浇灌出第一块水稻田。当地部落长老说,这是‘太阳眼泪变成的粮仓’。”

“李哲呢?”阿依古丽问。

“还在南极。他们把光伏板装上了雪地车,现在科考队能在暴风雪中持续供电。”

挂断电话,她翻开工作日志,发现一页夹着陌生字迹:“你走之后,村里通电了。我儿子第一次看见电视,指着新闻里的你说:妈妈,那个阿姨像你。”落款是“王秀英”,一个曾在藏北救援途中短暂收留过她的牧民妇女。

泪水悄然滑落。她忽然明白,所谓“重生1977”,从来不是回到过去改变命运,而是让每一个当下都成为照亮未来的起点。

年底,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举行。阿依古丽站在领奖台上,手中奖章刻着电路纹路与北斗星图。致辞时,她只说了三句话:“感谢林建国老师教会我画第一条输电线;感谢所有在黑暗中仍相信光的人;最后,请允许我把这份荣誉,献给地球上每一盏由普通人点亮的灯。”

台下,赵振国悄悄抹去眼角。他身旁坐着轮椅上的老战友,那位曾在七十年代为架设高压线牺牲左腿的老电工。老人颤抖的手摸着胸前的纪念章,嘴唇微动,似在默念某个早已遗忘的名字。

典礼结束后,阿依古丽并未停留庆功宴。她驱车前往城郊一处废弃变电站,这里即将改建为“千灯计划”历史纪念馆。工人们正在安装最后一块展板,上面印着那幅小女孩的画??“送光的人”。她伸手轻触玻璃,忽然听见身后脚步声。

是秦岭护林站站长。他不知何时来到成都,军大衣上还沾着雪花。

“我来了。”他说,“来看看你们怎么把星星搬进屋子里。”

她笑了:“您才是第一个送光进山的人。”

两人并肩站在展厅中央,望着穹顶投影的银河缓缓旋转。那一刻,过去与未来在此交汇:煤油灯下的铅笔线,高原风雪中的抢修车,戈壁滩上的熔盐塔,轨道上的金属花……全都化作同一道电流,奔涌不息。

新年钟声敲响时,她再次登上飞往海南的航班。新一代太空电站将尝试跨洲际无线输电,目标是非洲马赛马拉草原的一座孤儿学校。飞行途中,她梦见林建国站在一片发光的麦田里,手里拿着那支旧铅笔,笑着说:“你看,麦穗低垂的样子,多像输电线啊。”

醒来时,舷窗外朝霞如焰。她取出笔记本,在前一页日记旁添上新的文字:

“老师,今天有个孩子问我,为什么非要飞那么高去找电?

我说,因为低处的光,已经足够温暖人间。

而高处的光,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再问??为什么别处有光,而我没有。”

飞机降落。发射塔依旧矗立,如同大地伸向宇宙的触须。工作人员迎上来报告: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指令。

她深吸一口气,按下通讯键:

“这里是阿依古丽,代号‘启明’。

中国太空光伏,第二次发射??点火。”

火焰再次升腾,这一次,它承载的不只是科技,更是千万人眼中不灭的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