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未至,国际形势突变。某邻国因政局动荡切断跨境输电线路,导致我国边境三个县市电力供应紧张。关键时刻,“千灯计划”储备的移动储能方舱投入使用,二百四十台集装箱式电池组连夜调度到位,保障医院、学校、通讯基站正常运转。新闻发布会上,能源部发言人宣布:“中国已实现全域微电网互联,任何外部干扰都无法熄灭我们的灯火。”
阿依古丽没有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她正站在新疆吐鲁番的一片戈壁滩上,监督全球最大规模熔盐储能电站的并网测试。这里白天地表温度高达七十度,夜晚骤降至十度以下,正是检验极端环境下能源稳定性最佳场所。当主控室传来“满负荷运行正常”的报告时,她摘下墨镜,望向远方??那里,一座座白色储热塔如同巨人的指骨,刺向炽烈的天空。
“林老师,”她低声说,“您当年怕热,可您种下的梦,如今正把灼烧变成能量。”
秋天,一封来自南极中山站的邮件抵达总部。李哲团队成功在极昼条件下完成光伏阵列自动除尘实验,采用仿生荷叶涂层与微型振动马达组合方案,使发电效率提升38%。更令人振奋的是,他们首次实现了极地微电网与国内调度中心的毫秒级同步控制。“这里的黑夜长达半年,”邮件末尾写道,“但我们已经准备好,让中国红点亮最长的夜。”
与此同时,娜玛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建成“绿洲之光”项目??利用光伏驱动海水淡化设备,每日产水两千吨,灌溉出一片三百亩的人工绿洲。当地妇女组成“光明姐妹团”,负责运维电站与农场。她在直播中笑着说:“以前她们一生都没见过冰箱,现在她们用电冷藏母乳,喂养新生儿。”
冬至那天,阿依古丽受邀回母校演讲。礼堂座无虚席,台下坐着数百名即将奔赴基层的毕业生。她没有讲PPT,只是掏出那个珍藏多年的画本??小女孩画的“送光的人”。她一页页翻过这些年收集的照片:雪原上的光伏板、悬崖边的藤蔓电网、沙漠中的蓝色水塘、极光下的钢铁灯塔……
“你们问我,为什么非要往最苦的地方去?”她停顿片刻,“因为我见过太多眼睛??孩子抄书时冻红的手,老人摸着电灯流泪的脸,青年盯着屏幕发亮的瞳孔。那些目光告诉我,光不只是能源,它是尊严,是机会,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承诺。”
台下鸦雀无声。良久,掌声如潮。
散场后,一名女生追上来,递给她一封信:“我是独龙江来的,小时候那封拼音信……是我写的。”
阿依古丽怔住,颤抖着打开信纸。上面写着:
“阿依古丽姐姐:
谢谢你让Wi-Fi真的变成了光。
我现在是村里第一个女电工,昨天教会奶奶用微信视频看我弟弟上学。
我也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晓兰”
她紧紧抱住女孩,泪水无声滑落。
新年第一天,全球“千灯社群”发起“万灯许愿”行动。从冰岛渔村到智利矿区,从蒙古包到太平洋岛国,人们在同一时刻点亮家中最温暖的一盏灯,并上传照片至共享平台。后台数据显示,共计一百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形成一幅覆盖地球的璀璨星图。
阿依古丽坐在指挥中心,看着大屏上流动的光影,忽然收到一条系统提示:秦岭护林站站长发来新年问候,并附上一段视频??他站在屋前,身后万家灯火如星河倾泻,他再次敬礼,嘴唇开合,无声地说了一句什么。
她放大画面,读唇语专家后来回复:“他说的是:这一生,值了。”
她笑了,又哭了。
黎明前,她收拾背包,准备启程前往海南文昌。新一代“太空光伏电站”试验模块即将发射,她要亲眼见证人类第一次尝试在近地轨道构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登机前,她最后一次打开林建国的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
“老师,您曾说电线是连向太阳的藤。
今天,我们要把藤蔓伸向星空。
因为黑暗从未消失,它只是换了战场。
而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