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踏上北疆苦寒之路。零下三十度的风割在脸上如刀刮。当他们抵达那片废墟时,只见积雪覆盖的山谷如同巨兽之口,吞没了所有痕迹。
但他们带来了觉醒笔的增强扫描仪。
连续三天,他们在雪地上一寸寸移动设备,捕捉墙体残留的振动频率。第四天凌晨,仪器突然报警??某段冻土下方,传来极其微弱的规律敲击声:三短、三长、三短。
SOS。
林小满跪倒在雪中,泪流满面。
救援队火速赶到。挖掘持续了十八小时。当最后一块混凝土被撬开时,一道微弱的手电光从缝隙中透出。
里面是个小女孩,蜷缩在狭小空间里,靠吃苔藓和融雪维生。她的右手缠满绷带,左手握着半截炭条,身侧墙壁密密麻麻全是画。
她没死。她一直在画求救信号。
送医后,医生震惊地发现:她虽严重营养不良,但精神状态稳定。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大脑的语言中枢并未受损,反而因长期依赖视觉思维而极度发达。
媒体再次沸腾。标题赫然写着:
>**《她用画画活下来》**
女孩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对林小满说的:“我知道你会来。我在墙上写了你的名字。”
那一刻,他终于明白阿枝抄录《诗经》时的心情。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不是祈求怜悯,而是坚信??
总有人会听见。
春天来临时,“声音地图”正式升级为全球公共项目。联合国设立专项基金,推动觉醒笔进入战乱地区、难民营、偏远部落。第一批海外试点包括叙利亚孤儿院、非洲聋哑学校、南美雨林原住民社区。
林小满受邀在日内瓦演讲。台下坐着各国代表、科学家、人权工作者。他没有讲数据,只放了一段音频。
那是云坪村孩子们合唱的声音??有人用手语打节拍,有人用脚踩响木箱,有人吹口哨,有人仅仅张嘴呼吸。觉醒笔将这些杂音转化为和谐旋律,名为《我们都在》。
曲终,全场起立鼓掌。
一位瑞士记者问他:“你觉得这个世界会改变吗?”
他望向窗外阿尔卑斯山巅的晨光,轻声说:
“不是世界要变,是我们终于学会弯下腰,去看那些曾被踩进泥土里的声音。”
回国当天,阿枝在校门口等他。她手里牵着一个新来的孩子??唇腭裂术后仍无法清晰发音的小男孩。他怯生生地递上一幅画:蓝天白云下,一艘纸船乘风破浪,船帆上写着三个歪歪扭扭的字:
>我想说。
林小满蹲下身,抱住他,像抱起整个世界的重量。
他知道,这场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因为总有新的黑屋等待点亮,总有未曾命名的声音在风中飘荡。
而他们能做的,就是一直走下去,
带着笔,带着心,带着永不熄灭的相信??
**每一个灵魂,都值得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