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北宋小丫鬟 > 100110(第1页)

100110(第1页)

nbsp;nbsp;nbsp;nbsp;第101章

nbsp;nbsp;nbsp;nbsp;大名府为南北津途咽喉,在唐朝中期,就已经成为河朔四镇之一,连李白都曾写诗“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来记录大名府繁荣昌盛之景。至宋朝以来,更是成了陪都,与东京开封、南京应天齐名。

nbsp;nbsp;nbsp;nbsp;那“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的景象锦娘还来不及看,就得为入住新居先修缮一番了。

nbsp;nbsp;nbsp;nbsp;举凡住进一个地方,锦娘最在意的就是恭房,恭房如果太臭,她就没办法如厕。

nbsp;nbsp;nbsp;nbsp;陈小郎常年帮锦娘跑腿,已经是很有经验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请了人过来拾掇。窦媛也派了人帮忙,约莫三日的功夫,一行人才住进来。

nbsp;nbsp;nbsp;nbsp;中间是正门,倒座房是家丁男仆还有师爷的住处。穿过垂花门,二进院子,走上抄手游廊,中间正房三间她们夫妻住下,西耳房两间做书房,东耳房一间小的做恭房,旁边有一条穿堂。二进的东厢房住的是宁哥儿和他养娘还有丫头,西厢房住的是筠姐儿和她两个丫头。东厢房旁也有一恭房,西厢房旁则是厨房。

nbsp;nbsp;nbsp;nbsp;再到第三进,东边矮矮的几间房,锦娘让方妈妈、青蓉、紫藤还有橘香如烟住下,还在此处设了茶,平日让阿盈打理房。西边有个单檐四角亭,亭子四周种了许多木香花,故而取名木香亭。

nbsp;nbsp;nbsp;nbsp;一般三进中间都是做成一排后罩房,这家却只有三楹小舍,两边则只做了游廊,游廊直接连接亭子。因锦娘准备在三进为儿女请西席,故而便没有让人住。

nbsp;nbsp;nbsp;nbsp;饶是如此,也是有人住的宽敞,有人住的憋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也有那种更好的宅子,可那些贵啊。她们选的这座宅子,两边都是七间阔面五进的,对面的甄家更是七进带园子的。

nbsp;nbsp;nbsp;nbsp;不过,锦娘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不像住县衙,大家住的太近,容易产生龃龉,现下关上门,自家过自己的日子,反而清静许多。

nbsp;nbsp;nbsp;nbsp;头一日住进来,蒋羡笑道:“跟做梦似的,三年前咱们去吴县也是娘子布置的,如今换了个位置,咱们又是从头开始了。”

nbsp;nbsp;nbsp;nbsp;“年轻人本来就应该多闯闯,等到咱们七老八十了,哪儿都去不了了。”锦娘含笑道。

nbsp;nbsp;nbsp;nbsp;推官负责诉讼,也算是和第一份工作专业对口了。

nbsp;nbsp;nbsp;nbsp;但锦娘道:“我初来乍到的,也不知道这大名府官场上的忌讳,若是请错了人或者漏请都不好。故而,我想只请窦家表妹过来温居,你看如何?”

nbsp;nbsp;nbsp;nbsp;蒋羡自是同意。

nbsp;nbsp;nbsp;nbsp;又听锦娘道:“孩子们西席的事情,你可要放在心上。”

nbsp;nbsp;nbsp;nbsp;二人说定之后,锦娘派人往甄家给窦媛送了一张帖子,又准备了水礼过去。先是时兴苏缎六匹、纱花绢花各一盒、绿芽茶两包、吓煞人香两包、玫瑰饼两匣、一坛平江柑橘酒、一坛遇仙楼的玉液酒、两包南香。

nbsp;nbsp;nbsp;nbsp;礼送的这么厚,其一是为了感谢窦媛帮忙买宅子的事情,其二也是为了给窦媛撑腰。

nbsp;nbsp;nbsp;nbsp;甄家很快派人回话说不日就来。

nbsp;nbsp;nbsp;nbsp;因这次买了宅子的缘故,家中就有水井,倒是不必去别的地方担水。原先在吴县买的马和驴都处理了,现下自然还得让曹大和陈小郎一起去车马行买。

nbsp;nbsp;nbsp;nbsp;索性在吴县旁的倒好,于酒桌筵席之时,锦娘虽然算不得十分精通,也有八分精通。

nbsp;nbsp;nbsp;nbsp;就在她筹办乔迁宴时,蒋羡也正式走马上任。大名府的配置和开封府差不多,因为尹不常置,所以最大的官是权知大名府府事,也被称为大名府知府,还兼河北路路安抚使。知府之下,还有通判,通判由京官担任,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之后下来是判官,判官其实和推官职权差不多,但判官稍微大一些,推官是判官的副手,协助判官审理案件。

nbsp;nbsp;nbsp;nbsp;蒋羡这个推官在大名府虽然是末官,还是副手,但一点都不轻松。

nbsp;nbsp;nbsp;nbsp;头一日上衙回来,锦娘见他累倦的很,还道:“是不是雇的马车坐不惯啊?放心,过几日咱们的马车就做好了。”

nbsp;nbsp;nbsp;nbsp;马买回来了,还得安车驾,马车上也得布置,还要好几日才行。她们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办起事情来也不方便。

nbsp;nbsp;nbsp;nbsp;蒋羡摇头:“不是这个原因,是堆积的文书实在是太多了。这大名府因为连年遭受水旱之灾,导致许多地方地皆斥卤不可耕,如此饥民满野,铤而走险的盗贼多,案子也多。”

nbsp;nbsp;nbsp;nbsp;锦娘还从未见蒋羡累成这般,也是,本来一路舟车劳顿,她们还能坐在家中歇息,他就立马处理这么多事,也难怪会累的。

nbsp;nbsp;nbsp;nbsp;“你先洗把脸,我让人上菜。”锦娘又让方妈妈赶紧摆饭。

nbsp;nbsp;nbsp;nbsp;蒋羡喝了一碗汤,又随意用了些饭,一头扎进去睡觉。当然,他精力还是十分旺盛的,只是头几日不太适应,慢慢的竟然就越战越勇。

nbsp;nbsp;nbsp;nbsp;这边锦娘也筹措好了之后,请窦媛和其婆母妯娌一起过来吃酒。

nbsp;nbsp;nbsp;nbsp;锦娘迎了她们进来,众人相互厮见。

nbsp;nbsp;nbsp;nbsp;原来这甄家家主在汴京做官,官至正四品给事中,甄夫人并未一起去汴京,而是在大名府随族人居住,甄家长子早逝,留下一子,其妻遂决意守寡。窦媛嫁的便是甄二公子,另外还有一位三公子,在上个月刚刚娶妻。

nbsp;nbsp;nbsp;nbsp;锦娘请了她们先到正房说话,正房专门辟了一间小厅出来,正中摆着一张凭几,凭几正中摆着一张黑漆木的小几案,锦娘请甄夫人上座后,她方坐在几案的另一侧。

nbsp;nbsp;nbsp;nbsp;凭几后方是两扇牡丹花纹的窗户,窗子底下放着一个大的蓝釉的花瓶,瓶子里插着粉白黄三种怒放的菊花。东侧放着一扇紫檀屏风,西侧则挂着一幅紫衣观音绣像,主位下边摆着四张鸡翅木的圈椅,两张椅子中间各方一张牙桌。

nbsp;nbsp;nbsp;nbsp;牙桌上都用银碟装的果品,丫头们也奚数上茶,茶盏则是天青色的汝窑所制,还描了金边。

nbsp;nbsp;nbsp;nbsp;“我在吴县时最爱喝吓煞人香,茶汤碧绿清澈,香气扑鼻,又很是爽口。”和不认识的人还是先聊些安全话题。

nbsp;nbsp;nbsp;nbsp;窦媛呷了一口,缓缓点头,又看向她这位表嫂,见她里面穿着石榴红底绣海棠花的抹胸,外面着月白珠服褙子,底下配同色百迭裙,头上梳着同心髻,乌发正中插金桥梁钗,两边各插两根并蒂金钗,雅淡梳妆,看起来却是灵动标致极了。

nbsp;nbsp;nbsp;nbsp;别以为大户人家就不势利眼了,大户人家可能更甚,但遮掩的极其好。

nbsp;nbsp;nbsp;nbsp;故而,在窦媛看来,锦娘这身妆办,没有弄的太过隆重,但又展现自己家境殷实,如此倒也很好。

nbsp;nbsp;nbsp;nbsp;远嫁大名府,窦媛本来就没个去处,日后表兄表嫂住过来,她也有人撑腰了。前几日表嫂送的那苏缎,府里人得了不知道多欢喜,毕竟大名府很时兴苏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