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隆万盛世 > 1572官督商运(第1页)

1572官督商运(第1页)

距离大军出征,很快就是半个月过去了。

这段时间大明朝廷政务处理依旧,并没有发生其他乱子。

实际上,大部分官员的注意力也都被大军东征吸引,自觉的没在这段时间里找事儿做。

倒是当初邸报传。。。

夜色沉如墨,紫禁城角楼的铜铃在风中轻响,仿佛回应着景山万春亭上那支熄灭已久的香火。阿菱站在杭州“念学堂”的院中,望着天边初升的晨光洒在青瓦白墙之上,孩子们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像春溪破冰,清脆而坚定。

她转身走进讲堂,黑板上已用朱笔画下一幅图:一口井,井口悬月,井底燃火。这是冯念当年留在《青萍录》扉页的手迹,也是他们十年追寻的起点。

“今日之课,不止于‘什么是真相’,更在于??如何守护它。”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了整个学堂,“你们可知道,为何伪诏能流传九省?为何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便可藏身宫中十余年而不露破绽?不是因为阴谋太深,而是因为我们太久沉默。”

一名女学生举手,眉目清亮:“可是先生,若人人都怕说真话,谁来第一个开口?”

阿菱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册子??正是那本药房支取簿的抄本。“当年冷宫枯井之下,只有一盏灯、一把剑、一具断簪和这半本账册。我们手中并无千军万马,唯有信念二字。但正是这微光,照出了十五年来的血债。”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庞:“第一个开口的人,往往最先倒下。太子妃柳氏被推入井中时,指甲抠进石缝,至死未松;冯念临终前烧毁密档,只为留下一条线索;陈?断臂三年,仍以铜钱为信,守望北方。他们都不是天生英雄,只是在黑暗袭来时,选择了不闭眼。”

窗外忽有马蹄急响,尘土飞扬。一名归义营旧部疾步而入,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封缄的急报:“甘肃敦煌莫高窟再出残卷!与《青萍秘典》同源,题曰《惑心策解》!”

阿菱接过拆阅,眉头渐锁。文中记载:“文伥贰号虽擒,其神未灭。盖因人心易惑,权欲难填。故设‘影嗣七坛’,分置于南京、扬州、庐州、襄阳、夔州、太原、济南,每逢甲子岁末,焚香祭魂,召潜伏者觉醒。”更令人惊骇的是,坛主名录赫然写着七个名字,其中三人竟是当今朝廷新任巡抚!

“原来如此……”她低声自语,“他们从未打算夺权,而是要让权力自己腐烂。”

消息传至京师,皇帝震怒,即命东厂与锦衣卫联合彻查。然而查案之初便遇重重阻碍:文书莫名遗失,证人暴毙狱中,连负责调查的大理寺卿也突患疯癫,整日喃喃“井中有月,月下有人”。朝野议论纷纷,有人称此乃妖术作祟,有人则暗指裕王借机清除异己。

就在此时,阿菱收到一封匿名信,字迹歪斜如鬼画符:“若想知第七坛所在,八月十五夜,登雷峰塔顶,观月坠井口。”

她凝视良久,终于提笔复信:“我不赴约,我来破局。”

八月初十,她率十余名信得过的弟子悄然北上。途中经镇江金山寺,偶遇一位老僧正在抄写《金刚经》。那僧人抬头见她,忽然合掌低语:“施主可知,真正的‘零号’,从来不在人间?”

阿菱心头一震:“何意?”

老僧缓缓道:“张宏死后,其魂寄于制度之中。他教会后人如何利用恐惧、猜忌与沉默编织罗网。只要官场一日尚存党争,民间一日仍有冤不得申,文伥便不死。你们抓到的,不过是一具傀儡。”

这一言如惊雷贯耳。阿菱当夜独坐江畔,翻阅《青萍录》全文,终于在夹层发现一段隐文:“制恶之道,非斩草除根,而在改土换水。水清则泥浊自沉,光照则魍魉遁形。”

她明白了。与其追杀一个个“文伥”,不如重塑规则本身。

于是她在扬州停驻,召集当地士绅、商贾、胥吏与平民代表百余人,设立“共议堂”,试行一种新政:凡涉及赋税、徭役、诉讼之事,须三方公议,记录备案,百姓可联名质询官员决策依据。三月之内,扬州税负下降两成,讼案结案率提升六倍,百姓称其为“清明会”。

此举震动朝廷。内阁首辅徐阶亲书邀她入京议事,并附言:“昔有王阳明讲学悟道,今有阿菱实践立规,实乃天下之幸。”

但她尚未动身,济南传来噩耗:第七坛果然存在,且已在城郊建起一座地下祠堂,供奉“先帝遗孤灵位”,已有数千民众受蛊惑前往祭拜,甚至有人自愿献出子女作为“护脉童子”。

阿菱星夜兼程赶赴济南,却发现官府早已封锁消息,巡抚闭门不出,城门口张贴告示称“邪教作乱,禁止集会”。她乔装成卖药妇人潜入城中,查明主谋竟是一名自称“柳氏转世”的尼姑,身边跟随七名白衣童子,皆掌心带痣,年龄相仿。

更诡异的是,这些孩子均曾在幼年失踪,后由各地善堂收养,如今却被宣称是“太子血脉分支”,将在中秋之夜举行“承统大典”,迎入紫禁城认祖归宗。

“这不是冒充,这是系统性的再造。”她对随行弟子说道,“他们要用集体记忆制造真实。一旦万人见证‘神迹’,哪怕明知虚假,也不敢质疑。”

她决定提前行动。

八月十三子夜,她派人混入祠堂,在香炉中替换迷香,又令李十七联络当地义勇团练,埋伏城外。待到四更天,一声炮响,火把齐明,数百人冲入祠堂,当场擒获“转世尼姑”及七名童子。

审讯之下,女子涕泪横流,坦白自己原是江南贫女,被一名神秘太监收养,自十二岁起便被告知“你是太子妃转生,肩负复兴大任”。至于那些孩子,则是从各地拐卖而来,经药物控制心智,再施以催眠洗脑,使其坚信自己身份。

“最可怕的不是谎言,”阿菱在奏折中写道,“而是将谎言变成信仰的过程。这些人不是罪犯,他们是受害者,同时也是潜在的加害者。若不加以救治,今日之妖坛,明日或成民变之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