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三个月,我们要完成五十个新中心落地。”他说,“选址优先考虑国家级贫困县、资源枯竭型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每个中心必须配备三样东西:AI测评终端、远程课堂设备、本地产业对接专员。”
“资金呢?”财务主管问。
“我会去找周正阳。”江辰说,“他最近在运作一只乡村振兴专项基金,规模二十亿。我们可以申请其中一亿作为杠杆资本,用于硬件投入和导师补贴。”
“如果被拒呢?”
“那就发动众筹。”江辰打开手机,新建一条微博草稿,“标题就叫:**请给我一个机会,帮一百个小镇青年找到人生出口**。”
配图是那张百名志愿者举牌的照片,只是这次,他在下方加了一行小字:
>“他们不需要施舍,只需要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发布瞬间,转发破万。
二十四小时内,募集资金超三千万元,参与者中有白领、教师、退伍军人,甚至还有几位匿名捐赠的公务员。
一位网友留言:“我当年因为家里穷,被迫放弃美院。如今看到这些孩子还能追梦,我觉得我捐的不是钱,是我没能活成的那部分自己。”
江辰读完,久久无言。
他知道,这场运动早已超出职业启蒙的范畴。它正在成为一场沉默大多数的精神起义。
六月中旬,首个“灯塔导师”培训班开班。张建国作为主讲人之一,登上讲台时双手仍在颤抖。
“我不是专家。”他面对台下近百名中年转型者说道,“我只是个普通工人。但我相信,只要肯学,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我现在每个月工资一万二,比我当年井下作业翻了六倍。最重要的是,我女儿终于敢在作文里写‘我的理想是像爸爸一样勇敢’。”
台下掌声雷动。
与此同时,《新时代青少年职业认知读本》正式出版发行,首印五十万册,覆盖全国三千所高中。教育部官网发文称:“该书打破了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传统叙事,倡导多元成才观。”
而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印着一句话:
>“所谓成熟,不是学会妥协,而是明白??你可以不一样。”
江辰没有参加发布会,他去了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山村小学。
操场上,孩子们围成一圈,正跟着志愿者学编程小游戏。简陋的平板电脑上,一只小猫在迷宫中寻找出口。
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拉他衣角:“叔叔,你说我能当游戏设计师吗?”
江辰蹲下身,认真地看着他:“你能让这只猫走出迷宫,就能让千万人玩你做的游戏。”
孩子咧嘴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的门牙。
那一刻,江辰忽然明白了王振国老人临终前为何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替我说了那句话”。
因为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机会说出“我想试试”,而他现在所做的,就是让这句话,传得更远、更久。
夜深人静,他坐在村委会屋檐下,给日记写下最后一段: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聪明人,缺的是愿意相信笨办法的人。我们不做风口上的猪,也不当体制的棋子。我们就做那一束微光,照进那些从未被打开的房间。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天真,可正是这份天真,才让改变成为可能。
>我不怕走得慢,只怕停下。
>只要还有一个年轻人在黑暗中摸索,我们就不能熄灯。”
合上本子,抬头望去,满天星河如瀑。
他知道,远方还有无数个县城在等待,无数双眼睛在期盼。
而他,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