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界盘坐在众多棺椁之间,四周幽寂无声,唯有太初神树在识海深处悄然震颤,如远古巨兽吞纳天地。
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沉浸于被太初神吸收的六滴传承之血中。
每一滴,皆承载着一位太古道君毕生道韵的凝练,是万古岁月沉淀下的本源烙印。
这一过程并不迅捷,毕竟同时吞噬六种太古道君的传承本源,对于残缺的太初神树而言,绝非易事。
树根如龙蛇游走,在吴界经脉与神魂之间穿梭,将那六股浩瀚如星河的道意缓缓炼化、融合。
每一道传承之力都如洪流奔涌,时而冲撞,时而交汇,激起道意涟漪,震荡着吴界的神识与肉身。
但吴界早已彻底领悟逆五行法阵的全部威能与变幻,其阵纹早已铭刻于神魂深处,如呼吸般自然。
故而对于正五行之力的领悟与运用,也是进展神速。
他不再拘泥于五行生克的表象,而是直指其本源,直指那五气未分,混沌未开前的“一气”。
他隐约感知到,五行并非割裂的五种力量,而是同一道源在不同境遇下的显化。木为生发之机,火为升腾之象,金为收敛之态,水为沉潜之律,土为承载之基,五者循环不息,如环无端。
而他,正以逆五行之法,反推本源,从“分”归“合”,从“散”返“一”。
只是,在接受雷霆之道传承之血时,吴界总感觉在雷霆之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尊极其高大伟岸的身影,仿佛阻挡了所有后来者前行的步伐。
那身影似由万钧雷霆凝聚而成,双目如电,周身缠绕着破碎混沌的紫电银龙,仿佛自太初便已存在,执掌着雷霆之道的终极奥义。
天道公正,仙道之路,每一条仅能容许一位真祖,一位道君的存在。
例如,已在仙君圆满之境停留多年的狄秋霜,若欲再进一步,唯有等待杀戮道君踏入真祖之境,或将其击杀,别无他途。
而雷霆之道,早已被那尊身影所占据,成为所有后来者都难以逾越的天堑。
所幸,吴界尚未达到道君境界,对于正五行之力与雷霆之力的感悟虽有隔阂,但他已有自己的修炼之道。
他不求登顶,而是以“参悟—转化—熔炼—化用”四步为纲,将传承之力化为己用。
更多的,无非是通过传承之血与本源,来壮大太初神树。在此过程中,他参透各种仙法,将其转化为攻杀之术。
好在五行仙道内各自蕴含攻杀仙法,不必自己费心再去演化,只需经太初神树与逆五行法阵双重熔炼,去其糟粕,取其精髓,最终与自身道意融合,形成独属于吴界的“道术”。
他将仙法拆解为道纹,再以逆五行之力重构,使其更契合自身神魂节奏与灵力运转路径。
五行攻杀术,需经历千百次神识推演,甚至在识海中与幻化出的道君虚影对战,直至攻杀之术如臂使指,心念一动,万法随行。
而这一过程,是无法避免的,唯有时间,方能渐渐领悟“道”中的奥妙。
吴界的心神完全融入太初神树之中,恍惚间,仿佛穿越回始源时代,目睹万道初生之时,无量星辰上呈现的一切。
木之生发,火之光辉,金之肃穆,水之沉邃,土之厚重。看似各异,实则同出一源,皆由一气化生,一理统摄。
那“一气”,便是道之始,是万法之母,是太初神树所追寻的终极本源。
修炼五行仙道之人,需得明悟,五行非五,万象非万,皆是大道显化。当五气朝元,五行归一,内合本心,外应天地时,木、火、金、土、水,便不再是道,而是成为器。
修士运用此器,与天地同呼吸,与日月共盛衰。吴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感知到自身与太初神树的界限正在模糊。
他即是树,树即是他。
神树的根须,便是他的经脉。神树的枝叶,便是他的神识。
神树所吸收的道韵,便是他所参悟的天机。
此即“五行合一,与道合真”之境界。而吴界,正一步步踏向道门。
身后,是万古沉寂的棺椁。
身前,是始源初开的光明。
这一过程,漫长而又悠久,仿佛时间的河流在其中静静流淌,卷起无数尘世浮光掠影。转瞬间,便已是三百多个春秋更迭,星河流转,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