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张宇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细细想了一下。
“王书记,您说的这个,我想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觉得新机器这件事先不要着急。”
“咱们现在的问题是供应不足的问题。”
“新机器产出来了,供应不足的解决不了,新机器放在那也是摆设,您说对吧?”
这个供应不足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很多物品,价格那么高,就是因为该物品稀缺性。
一天的产出就那些,就是买了新机器,产出还是没变,那干嘛要用新机器呢。
因为上层的局限,导致下面好多东西都是销量。
这就是自由市场不足导致的。
经济的局限没有打破,还是以国营的模式进行。
把人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各种物品流动性差,销量自然就上不去。
70年代国民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还没有发展个体经济,所以70年代不能做个体户。
这时候每个人都在国营单位或者集体单位上班,单位每个月给发工资。
这年头对于个体经济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抓。
在张宇的印象里,最早允许个体经济,应该是两年后,也就是八零年开始的。
还是由那些,没有工作的回乡青年开始的。
自那以后,全国的经济就被盘活了。
一些滞销的的产品,也通过个体流通开来。
国有企业的局限性被打破,产量自然就得到了提高。
现在,王书记问张宇新机器的事,张宇当然要考虑一下。
当然,张宇也可以不管不顾,只管设计只管造。
至于那些兄弟工厂用不用的到的问题,张宇自然不用去管。
但这涉及到一种情况,那就是资源浪费的问题。
现在各种材料稀缺的时代,张宇不想把自己仅有的资源,浪费在这方面。
当张宇提出这个问题,老人身后的一众领导都沉默了。
他们不是不了解情况,他们面对这种情况也急,毕竟都是他们分管下的事情。
看着吴清丰马上就要高升了,他们这些老伙计,还在原地踏步,这让他们怎么甘心呢。
但是问题是,他们的急,是急的没办法解决。
问题就摆在办公桌上,但是受上层的局限,这个问题愣是解决不了,这就让人挺崩溃的。
所以王书记才有这么一问。
至于一旁的老人,这些问题他当然明白。
上层也在讨论这些问题,但是一直没商量出该有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