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和孙传庭立刻领命。
卢象升问:“巡察使大人,下官想问,这皇家亲卫是只属于皇家,还是属于朝廷?”
程风说道:“皇家亲卫,独立成军,名义上只属于皇家,不受兵部和内阁管辖,和平之时,只听命于皇帝一人。”
只听命于皇帝一人?皇帝是想拥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孙传庭按捺不住问:“和平之时,只听命于皇帝一人,那遇着战事,听命于谁?”
程风笑笑:“如果发生的战争,在京城的周边,皇帝看得到的地方,听命于皇帝。
如果不在京城的周边,是在皇帝看不到的地方,那只听命于当时战场的实际情况。
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接受兵部和内阁的瞎指挥。”
程风这话说的,卢象升和孙传庭还没作出反应,崇祯帝先不乐意了。
当场质问:“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程卿的意思,这皇家亲卫离开了京城这地,朕就指挥不动了,那朕组建这皇家亲卫有何用处?”
程风笑呵呵的解释:“皇上误会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是说离开了京城这支部队就不听皇帝的了。
而是为了让皇家亲卫在战场上能根据瞬息万变的局势做出最恰当的决策,避免因远在京城的指令而贻误战机。
皇上你想想,如果这支皇家亲卫是在辽东战场上作战,两地相隔数千里,消息传递来回少说也要半个月,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别说半个月,半天都耽误不得。
如果要先把战场的情况传达到京城,等陛下得到消息再把指令传回去,那战场早就已经变化了数以万次计,等到陛下的指令到达,战争早就结束了。
圣上组建亲卫,是为了能有一支可随时调用、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在关键时刻保我大明江山稳固的,这样一支部队就不能受到兵部和内阁的约束。
圣上你也清楚大明现在的军队情况,凡是兵部和内阁管理的军队全都是些老弱病残,吃空饷的居多,基本上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如果我们新建的这支队伍还是由内阁和兵部管理,不出一年就会和现在的三大营,五军营一样,上下都会变成吃空饷的乌合之众,白白浪费了银钱。”
崇祯帝听后,脸色缓和了些,微微点头道:“程卿言之有理,朕听明白了。此事就依你所言。”
孙传庭又问:“既然这支皇家亲卫队不受内阁和兵部管辖,那这支军队的军饷从何而来,由皇帝陛下的内帑出来吗?”
程风回道:“军饷自然是从内帑出,但不是从皇宫的内帑出,而是由旧港宣慰司每年上贡的岁币支持。
以前这岁币都是直接交到皇上手里,今后旧港的岁币不再进入皇宫,而是直接支付给你们。如此既不加重百姓负担,又能保证军饷充足。”
“下官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不把那岁币交给户部,再由户部划拨出来?走正规的流程不是更合法一些?为何要这样绕来绕去的?”
孙传庭没当过京官,不明白中间的道道,是觉得绕开内阁和兵部,由皇家直接支付军饷,是乎不太合法?
程风笑笑:“孙大人,你以前没在京城里当过官,你也没直接带过兵,你不了解中间的道道,要不当今先说说,圣上前年划拨给袁崇焕的五百五十万两军饷,实际到账是多少,想来圣上已经是知道了的。”
给袁崇焕的军饷?孙传庭和卢象升眼睛里都带着求知,用好奇的眼光看着崇祯。
一提起这事,崇祯帝脸色就不好看:“朕划拨出去的五百五十万两军饷,还没离开中央官衙,就只剩下三百万两,离开京城的时候,只剩下二百六十万两,到达辽东的时候只剩下二百万两。”
程风笑笑:“两位大人,知道为什么要绕过内阁和兵部了吗?除非你们俩想饿着肚子还带群饥兵,那这岁币就可以进户部,在等着户部把它划拨出来。
只是真要这么走的话,五十万两的军饷能到你们手里十万两,你们都得磕头谢谢他们的大恩了。”
卢象升问:“如果绕过内阁和兵部,那我们的后勤补给怎么办?由哪里来负责?”
程风笑道:“肯定是皇家负责,只是因为皇家不方便出面,所以由我家的商队承担。
你们这支军队的所有后勤任务,包括衣食住行,由我家的商队全权负责,我就是皇家的白手套,你们没有粮食,装备,军饷直接找我就行。
你们组建的这支军队,必须是全战斗人员的新式军队,除了做饭所需要的伙头兵外,不需要任何的后勤部队,也不需要辎重部队。
之后不管你们在哪里打仗,后勤都由我家全权负责,保证不会让你们任何一个人吃不上饭,穿不暖衣。
我这个提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你们可能不理解,说的简单一点吧,就是责任各有划分。
你们只管打仗,不用为后勤的事操心,打不好仗是你们的事,责任是你们的。
我家负责后勤,吃不饱饭是我家的责任,由我家来承担后果。”
崇祯帝沉思片刻,觉得可行,点头认可。
卢象升接着问:“巡察使大人,这支亲卫队需要多少人?那亲卫驻地设在哪里合适?”
程风思索后道:“兵贵精而不贵多,老虎一只也称王,老鼠一窝也是喂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