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闻言一怔。
接着他便更不在意了:“那就更没希望了,那东西射程低不说,威力还小,拿来吓唬人还行,杀伤力还不如弓箭呢。”
朱元璋这样想也很正常。
古时候,火枪又称作火筒,火铳。
无论什么名字,就是根会喷子弹的铁管罢了。
射程不如弓箭,更换火药还非常繁琐。
在现在的大明军队里,火铳的作用就是用来惊扰战马和震慑敌军的。
真论起杀伤力来,还真谈不上有优势。
“老爹您还挺了解军队武器的啊?”
朱闲有些意外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毕竟,寻常百姓哪里知道这玩意儿?
更别说熟悉其优劣。
便宜老爹还挺有见识的。
“额,咱也是偶然听人提起过。”
朱元璋见朱闲生疑,紧忙编了个借口,敷衍道。
“你就趁早死心吧,如果这玩意儿好使,北元鞑子早就安排上了,何至于沦落至此。”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
所有民族,特别是北元这种主业“抢劫”的民族,对于武器的敏锐度极高。
他们对先进武器的狂热程度,就像是汉族看见精良农具似的。
就像当年的金国,也研究过火药武器。
元朝却对火铳没什么兴趣,原因就是其威力太弱。
这些道理朱闲当然也明白。
火枪在古代差不多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未被重视过,有人称是游牧民族抑或古人愚昧,这根本是无稽之谈。
只有工业化下的近代火枪,才可以称作真正的热武器,对冷兵器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后来清朝放弃研究火枪,世人众说纷纭,但从实际的国情来看,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