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不安的是,他开始接到匿名恐吓电话:“知道点分寸,中国小子。不是你的位置别抢。”
李峰立即向因斯和俱乐部安全部门报告了此事。俱乐部加强了安保,但幕后黑手始终没有找到。
“这就是足球世界的阴暗面,”乔治叹道,“当你开始威胁到某些人的位置,什么手段都可能出现。”
李峰没有畏惧。他知道,最好的回应就是在场上继续表现。
接下来的三场比赛,李峰继续担任防守型中场,表现一场比一场稳定。雷丁在这段伤病潮中意外地保持不败,从降级区边缘攀升到中游位置。
媒体开始关注这个中国多面手。《足球联赛周刊》登出了一篇长篇特写:《从边锋到中场:中国李的惊人转型》。
文章详细分析了李峰的技术特点,认为他的足球智商远超同龄人,预测他有望成为下一个英超亚洲球星。
这篇文章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中国国内媒体开始大规模报道李峰的故事,他被冠以“中国足球新希望”的称号。
压力随之而来。雷丁俱乐部接到大量中国媒体的采访请求,甚至有一些中国赞助商表示兴趣。
“保持专注,”因斯告诫李峰,“足球是用脚踢的,不是用嘴说的。”
李峰深知这一点。他继续每天加练,继续研究下一个对手。
伤病潮逐渐缓解,耶德林和麦金泰尔即将回归。这意味着李峰很可能要回到替补席,或者竞争右边锋位置。
然而,一篇来自中国的报道改变了一切。著名足球记者王晓瑞发表专栏文章,爆料李峰当年在中国被“做掉”的内幕,首指某中超俱乐部高层操纵比赛,导致李峰重伤。
文章迅速发酵,甚至引起了国际足联的关注。雷丁俱乐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是怎么回事?”因斯严肃地问李峰,“这些指控是真的吗?”
李峰犹豫片刻,决定部分坦白:“我的受伤确实有疑点,但我没有证据。”
因斯沉思良久,最后说:“专注足球。俱乐部会处理这些事。”
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第二天训练前,一群记者围住了训练基地,要求采访李峰。俱乐部不得不加强安保。
更令人不安的是,李峰接到一个陌生来电:“还记得张浩吗?他父亲现在负责中国足球青训。你不该让那些旧事重提的。”
电话挂断后,李峰感到一阵寒意。那些过去的幽灵,终于追到了英格兰。
站在公寓窗前,李峰望着雷丁的夜景。足球世界的复杂性远超他的想象,不仅仅是场上的90分钟,更是场外的明争暗斗。
但他不会屈服。无论是场上的对手,还是场外的黑手,他都要一一战胜。
调出系统界面,李峰目光坚定。是时候继续强化自己了。
【兑换“高压情境心理训练”:消耗1500模拟点】
模拟点再次清零,但李峰毫不心疼。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值得的。
新的训练课程立即开始。系统模拟出各种媒体围攻、球迷质疑、对手挑衅的场景,训练他在高压下保持专注的能力。
训练结束后,李峰感到头脑异常清晰。无论场外发生什么,他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那些想要阻碍他前进的人,很快就会明白:这个中国小子的强大,远超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