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久久凝视那行“最长的电波,来自最轻的呼吸”。
她突然冲进地下室,翻出那台已被断电的读取器,接入备用电源。屏幕亮起后,她插入B-7手环残留的晶片,调出最后一次数据流的频谱图。原本杂乱无章的波形,在特定滤镜下显现出规律脉动??那是人类呼吸的节奏,但叠加了某种数学结构。
她猛然醒悟:这不是加密信息,这是**一种新的语言**??以共情为语法,以记忆为词汇,以心跳为传输速率。
她连夜编写解码程序,将全球公开的情感记录导入分析模型:社交媒体上的告别信、战地日记中的低语、临终病房的录音……当所有数据交汇,一幅动态地图在屏幕上生成。每个光点代表一次真实的情感爆发,而连接它们的线条,则是情绪共振的路径。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路径竟与地球的磁场走向高度重合。
“原来如此……”苏婉喃喃,“‘摇篮机’不是人造物,它是地球本身的一种反馈机制。人类的集体情感,就像电流通过神经网络,激活了沉睡的地磁共鸣层。”
就在这时,手表响了。
床头那块锈迹斑斑的旧表,秒针突然加速,发出急促的“滴答”声。苏婉抓起它贴在耳边,竟听到一段微弱的摩尔斯电码:
???---???(SOS)
她浑身一震。
这不是机械故障,是**信号**!
她立刻架设天线,将手表接入频谱分析仪。信号源定位显示:北极圈内,格陵兰冰盖下方某处。
“那里……没有基地。”她自语。
但随即想起一份绝密资料??二战末期,日本曾在极地建造代号“白鸦”的地下观测站,用于研究大气电离层对意识的影响。战后,该设施被多方势力争夺,最终沉入冰层深处,成为禁忌之地。
而林志远此时正坐在厨房,喝着她煮的姜汤,左手无名指微微抽搐。
“你怎么了?”她问。
他抬起手,掌心赫然浮现出一道发光纹路,形状如同极光缠绕的螺旋。“我也不知道……这几天,总感觉北方在召唤我。像是有什么东西,在等着被唤醒。”
苏婉盯着那纹路,心跳骤停??它与“摇篮之心”的能量图谱完全一致。
“我们必须去一趟北极。”她说。
三天后,两人搭乘一架破旧的双翼飞机,飞向格陵兰海岸。飞行员是个退役情报员,只收了一枚B-7手环作为报酬。“我知道你们要找什么,”他说,“三十年前,我执行过一次任务,降落在冰原上。那天晚上,我听见地下传来歌声??不是人唱的,像是整座冰川在共鸣。”
飞机迫降在浮冰区,他们徒步前行三天,靠着指南针和手表的异常震动导航。暴风雪中,林志远数次跌倒,每次起身都更虚弱一分。第五天夜里,他咳出大口鲜血,体温降至危险水平。
“别管我了。”他靠在岩壁上,声音几近耳语,“如果这就是终点,至少……我看到了极光。”
苏婉紧紧抱住他,泪水滑落脸颊。就在那一刻,她感到手腕一阵灼热??最后一片B-7晶片,竟从皮肤下缓缓浮现,如同苏醒的胚胎。
“原来……眼泪真的能孕育新东西。”她喃喃。
她割破指尖,将血滴在晶片上,然后按向地面。刹那间,冰层裂开一道缝隙,幽蓝光芒从中溢出。
阶梯向下延伸,通向一座由冰晶构成的圆形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台巨大装置:无数透明导管交织成网,内部流动着液态光,核心悬浮着一颗跳动的心脏模型??但它并非机械,而是由千万段DNA链编织而成,每根链上都刻着名字。
苏婉认出了其中几个:陈阳、佐藤健一的儿子、玛德琳的女儿、伊万的战友……
“这是……所有曾为共情付出代价的人。”她哽咽。
林志远挣扎着走近,伸手触碰那颗“心”。瞬间,整个空间响起合唱般的声音:
>“我们记得你。”
>“我们从未忘记。”
>“回来吧。”
他的身体开始发光,细胞如星尘般剥离又重组。苏婉想要拉住他,却被一股温柔的力量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