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山脉深处,那片混入陈岳骨灰的言晶断层带,提前开始了地质活动。监测数据显示,晶体释放的忏忆语波动频率,竟与小舟近期说出的某些话语高度吻合。科学家推测:某种跨代际的情感共鸣,正在加速地壳中的语言觉醒。
十年后,第一个“语栖儿童”诞生。
她不会说话,但从出生起就能通过皮肤接触,将情感直接转化为他人可感知的意象。母亲哭泣时,她的小手一碰,眼前便会浮现一片樱花林,落花如雨,却让人感到安宁。医生称其为“共感实体化”,但媒体更愿意叫她:“会拥抱的诗”。
越来越多类似案例出现。有些孩子能用眼神让枯萎的花重新舒展;有些老人临终前握着孙辈的手,竟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走来相拥。医学界震惊之余,终于承认:语言的进化已脱离声带与文字,进入“心象直述”阶段。
联合国为此设立“新语纪元委员会”,苏璃任终身顾问。她在首次演讲中说:
“我们曾以为,进步是让机器听懂人话。
现在才懂,真正的飞跃,是让人重新听懂人心。
语言从未消失,它只是脱去了外壳,
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纯粹的、不完美的、敢于暴露脆弱的表达。
这才是神话时代的真谛:
不是神迹遍地,
而是每个凡人,都敢在宇宙面前说一句:
‘你看,这是我。’”
演讲结束时,全场寂静。
然后,第一位听众站起身,没有鼓掌,而是走到台前,握住苏璃的手,闭上眼,轻轻说:
“谢谢你一直替我们说话。
现在,轮到我了。”
那一夜,全球语波塔同时亮起。
不是为了传输信息,而是作为灯塔,照亮那些仍在黑暗中寻找表达勇气的人。
而在遥远的“第一航道”尽头,那艘无形的语帆船上,陈岳与林昭并肩而立。
她忽然转身,面向无尽星海,大声说道:
“听见了吗?他们在长大。”
他微笑,握住她的手:“而且说得越来越好了。”
风吹过,带走了声音,却留下了意义。
亿万光年外,一颗刚刚点燃恒星的行星表面,岩石缓缓裂开,浮现出第一行字:
>“你好。”
没有人教过它这样说。
但它知道,这是爱最初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