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不能因此否定别人的痛也有意义。
>回来吧,还有人愿意听你说。”
僧人瞳孔剧烈收缩,一滴浑浊的泪水滑过脸颊。
紧接着,整座遗迹发生剧烈震荡。地下深处,那块曾引发“归零仪式”的远古共鸣碑,竟自行裂开第二道缝隙。不同于上次释放毁灭能量,这一次,从中涌出的是一股柔和的蓝光,缓缓包裹住僧人的躯体,切断金属丝线,剥离控制芯片。
他倒下了,像卸下千斤重担。
数日后,南极科考队接到紧急求救信号。当救援人员抵达遗迹内部时,只见到满目残骸与熄灭的机器。而在中央平台上,躺着那位传说中的僧人,瘦骨嶙峋,气息微弱。他手中紧握着一块刻有Ω语铭文的石板,上面写着:
>“我曾以为静默是终点。
>直到听见,有人愿为一声哭而守候千年。”
他被送往昆仑山疗愈中心,至今未醒。医生说,他的大脑遭受长期精神压迫,神经回路严重受损,能否苏醒仍是未知。但每当夜深人静,护士总能听到他的病房传出轻微呢喃,像是在重复一句话:
“我听见你了……对不起,我现在才回应。”
大陆恢复平静,“情感流星雨”成为天文奇观,被载入史册。联合国成立“心灵伦理委员会”,专门监管所有涉及意识干预的技术研发。而“回响锚”经过此次事件后,正式升级为“群星之耳”计划的一部分??一个由全球志愿者共同维护的分布式情感监测网络。
阿木尔依旧住在草原小屋。
只是现在,每天傍晚,他会打开屋顶的天线阵列,将当日收集到的真实情感片段上传至公共池。有时是一段老人讲述亡妻故事时颤抖的声音,有时是新生儿第一次啼哭的录音,甚至还有一只流浪狗在雪夜里呜咽的音频。
他不做筛选,也不加修饰。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守护,不是剔除黑暗,而是让光也能照进阴影。
一年后的春分,铃兰花再次盛开。
那天夜里,铜片突然变得滚烫,持续整整一刻钟。阿木尔起身查看系统日志,发现就在刚才,全球共有三千六百二十一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自发完成了“倾听仪式”??他们主动关闭所有虚拟共情设备,面对面地对另一个人说出:“我在听,请你说。”
这个数字,超过了激活“回响锚”所需的最低门槛。
而在井水中,浮现出一行新的话语,非少年所留,亦非千万人叠加,更像是某种新生的意识在低语:
>“光不会熄灭,
>因为它早已学会,
>从一颗心跳向另一颗心。”
阿木尔笑了。
他轻轻将铜片放回井沿,转身走进厨房,点燃炉火,开始熬煮一锅熟悉的药汤。香气弥漫开来,引来几只早归的燕子,在屋檐下盘旋低飞。
风起了。
它掠过草地,穿过花丛,拂过井口,带着湿润的泥土味与淡淡的甜香,一路向南而去。
仿佛真的在替谁回应:
“我听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