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里早就哭得稀里哗啦了,无数网友哀叫着“我为什么要点进来”,可再往后看,后面继续发弹幕的,还有他们。
因为老谏官的牺牲,朝堂一度恢复平静,可这种平静下却是汹涌浪潮。没有多久,宁忱含恨卷土重来,再次压制了兴哀帝一派。
这一次,再也没有一位民间素有清名的老谏官站出来,帮兴哀帝排忧解难了。
可老谏官的儿子,文承直,默默站了出来。
他甚至都没和兴哀帝商议,暗中联络朝中仅剩的忠臣良将,悄悄布局,给予了宁忱雷霆一击。
文承直以户部侍郎之职的便利,以身为饵,给宁忱的党羽们暗中下套,随即让某忠臣当朝揭发他贪污,自己毫不犹豫地当朝认罪,并供出了所有“同党”。
当他跪在地上,吐出一个又一个名字时,那些被供出来的奸臣党羽,一个个瘫软在地,哭都哭不出来了。
宁忱气得几乎站不住,差点冲上去打死文承直!
文家文家,又是文家!
这对父子,就是专门来克他的!
兴哀帝如遭晴天霹雳,他想当朝怒吼“朕不信”,想说“朕相信文卿”,却看到了当朝揭发的那位忠臣,含泪看向他的眼神。
恍惚间,兴哀帝便明白了一切。
他痛彻心扉,恨得几乎要拔剑砍了宁忱!
凭什么,凭什么一个宁忱,却要害死朕这样多的忠臣良将?!
凭什么?!!
可兴哀帝却不能,因为宁忱的党羽已经遍布朝堂上下,遍布大兴各州各县。一旦他胆敢不顾一切的杀了宁忱,那些党羽,便敢彻底造反给他看。
兴哀帝几乎泣血,他说不出一句定罪的话,只能颤抖挥手,让人把文承直带下去。
文承直平静叩首,摘下了官帽。
他被押着起身时,最后看了一眼皇位上落泪的兴哀帝,却是眼中含笑。
文承直轻轻对兴哀帝点头,仿佛告别。
兴哀帝看着他被押走的身影,泪湿脸颊。
然而,这桩大案没能等到审讯,便以文承直在狱中“畏罪自杀”,草草结案。
文承直确实是自杀的,他早已安排好了一切,他入狱当晚,便有被他买通的狱卒送来了毒酒。
他洒脱地在墙上写下最后一句遗言,把那坛毒酒一饮而尽,含笑而亡。
狱卒拿着在他身上“搜”到的认罪书,禀告上官,于是,这桩牵连无数奸臣党羽的大案,变这样戏剧性地匆匆结案。
伴随着文承直以“罪臣”之名入土的,是一颗颗贪官污吏的脑袋,奸臣党派再次遭遇重击,伤筋动骨。
兴哀帝赶去狱中,见了文承直最后一面,也看到了他在墙上留下的最后一句遗言。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文承直是想对他说:陛下,臣死而无憾,您无须为臣悲痛。
兴哀帝以手捂眼,泪如雨下。
如何能不悲痛?怎样才能不悲痛!!
文家四代的清名啊,全部毁在了他手上!
兴哀帝的心,痛如刀割。
他对着文承直的尸身,长长躬身,哽咽泣道:“朕……送国士!”
在他身后,跟来的忠臣们哭成一片。
那一日,兴哀帝回去后,流着泪,写下了一本流传后世的《忠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