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这宁州一境,界分六道七十二郡。
其中由金虹剑派领衔的宁州东道,下辖十四郡之地,凡人人口约莫五十六亿之众。
这等疆域之广,人口之盛,在整个宁州仅次于竹山宗领衔的宁州南道。
然而说来也是奇特,这宁州东道的道治所在,却并未设在金虹剑派的腹地之内。
相反,它完全游离于金虹剑派的势力范围之外。
这般反常的布局,若是寻常人怕是要以为金虹剑派的高层们都疯了,竟将数十亿凡人的治权拱手让人。
但实则不然,这背后自有其不得不为的缘由。
百余年前,武陵城中的白帝楼迎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楼主白帝成功突破化神期,这座原本不过是修真界中一隅之地的小城,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机。
在白帝的威名下,武陵城与白帝楼的势力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
那些原本依附于金虹剑派的中小势力,纷纷看准了时机,如同逐水之鱼般向武陵城靠拢。
特别是那些与武陵城接壤的势力,更是趋之若鹜,争相投入白帝楼的羽翼之下。
短短百十年间,竟有整整三郡之地在白帝楼与金虹剑派之间易主,这等变局之快,着实令人咂舌。
其时,金虹剑派苦于门中久无化神期修士坐镇,在这等形势下也只能暂时隐忍。
为了表达缓和关系的诚意,他们更是大方地将宁州东道的道治拱手让出。
这一步棋看似示弱,实则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在九州修真界中,是否拥有化神期的绝顶强者才是一个门派能否成为顶级势力的关键。
而此时,白帝楼也有了与金虹剑派和解的心思。
白帝楼作为草创不久的宗门,其底蕴自然无法和传承数万年至二十万年不等的五行超级宗门相比。
眼见金虹剑派释出善意,本着投桃报李的原则,白帝楼便也做出承诺,不再接受武陵三郡之外其他地方势力的投效。
这般举动,既给了金虹剑派一个台阶下,也为两派日后的和平共处埋下了伏笔。
如此这般,两派相安无事已有数十载光阴。
在这段时间里,白帝楼联手倪家倾注心血经营,使得武陵城这座新晋的宁州东道道治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如今的武陵城,已然成为宁州东北部仙凡杂居的第一雄城,其规模之大,气象之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这座雄城的防护体系分为三重。
最外围是一圈周长超过两百里的三丈石墙,将城中繁华的凡人居所与荒芜的郊外野地分隔开来。
第二重防线是一圈周长约莫六十里的十丈砖墙,用以划分修士与凡人的活动范围,使得两个群体各得其所。
最内层则是一圈笼罩着城市核心十里之地的神秘雾气禁制,这是武陵城最为玄妙的防护手段。
在这第三层的雾气禁制之中,藏着一座数百丈高,形似白色巍峨巨剑的塔楼。
这巍峨的剑型高塔便是威名远扬的白帝楼总部,其气势之宏伟,在整个武陵城中显得格外醒目。
塔楼周围环绕着倪府建筑群以及灵药阁等白帝楼的核心宗门设施,形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权力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