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50章 到底该不该杀王小仙(第1页)

第250章 到底该不该杀王小仙(第1页)

王安石也好,王?也好,乃至于韩绛,司马光等人也好,所有人其实到此为止,哪还会有人不明白王小仙在干什么呢:分明就已经是在搞第二中枢了。

政事堂支持我做的事,咱们大家就一起做,政事堂不支持我做事,我。。。

春雷过后,细雨如丝,洒在兴庆府的屋檐与新栽的柳枝上。学堂的窗棂被雨水洗得透亮,孩童们伏案执笔,临摹《开蒙辑要》中的“信”字。老师踱步其间,轻声提醒:“心正则笔正,一字一句,皆是立身之本。”阿塔坐在角落,袖口磨破了一道边,却把纸压得极平,生怕写歪一笔。他已不是当初那个跪在榜前哭喊的逃奴少年,而是织坊学堂头名童生,即将赴延路参加初等考校。

他低头看着纸上工整的墨迹,忽然想起王小仙那日接过纸条时的眼神??不是怜悯,是敬重。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轻点头,仿佛在说:你值得。从那天起,阿塔便发誓,哪怕冻饿至死,也不再向命运低头。如今他每月靠替铁器局记账赚三钱银角,足够租一间小屋、买灯油与粗粮。他还存下一点钱,请匠人刻了块木牌,上书“昭儿”二字,挂在床头。他说不清为何这么做,只觉这个名字像一束光,照过他最黑的夜。

而此刻,在千里之外的东京皇宫深处,“昭儿”正站在御花园的梅树下,学着背诵《孝经》。赵顼每日辰时必来听他读书,有时亲自执卷,逐字讲解;有时只静坐一旁,默默注视。这孩子聪慧异常,三个月内已识字五百,能解浅近文义,骑射课上更是胆气惊人,小小年纪竟敢策马越障,引得教习惊呼连连。翰林院几位老学士私下议论:“此子有英主之资,然性情未定,尚需磨砺。”

江宁公每隔十日入宫一次,不谈政事,专问教育进展。他总爱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问些看似琐碎的问题:“今日可有人欺负你?”“你喜欢吃什么菜?”“若见同伴受辱,你会如何?”孩子起初拘谨,后来渐渐肯开口,甚至有一次拉着他的衣袖说:“先生,我想回兴庆府看看娘种的花。”

江宁公心头一震,面上却不露分毫,只柔声道:“等你长大,天下任你去。”

当晚,他在私邸写下密折:

**“血脉可验,才具可观,然其心尚稚,根基未固。三年教养,王氏以情育德,功莫大焉。今虽归京,不可断其与西北之联。建议每年遣使慰问王氏,并录其言行为‘昭训录’,供皇子参阅。”**

赵顼批曰:“准。另赐王氏‘慈荫夫人’封号,岁禄百石,宅一所,仆四人,不得推辞。”

消息传至兴庆府时,已是暮春。使者宣读诏书那日,百姓围聚街头,有人鼓掌,有人落泪。他们不懂什么“慈荫”,只知道那个抱着孩子走过风沙的女人,曾为他们争来学堂、争来铁轨、争来活下去的希望。如今朝廷终于给了她一个名分,虽迟,却不失公道。

王小仙跪接圣旨,叩首三次,起身时嘴角含笑,眼中无泪。她早已不指望荣华,更不愿借儿子之光换取富贵。但她知道,这份封赏不只是给她一个人的,它是对千万个卑微母亲的承认??她们也曾拼尽全力,护住一颗不该被牺牲的心。

自此,她搬离旧居,住进城南赐宅。庭院不大,却种满了从西夏各地移来的野花:沙葱、骆驼刺、黄芪、紫菀……她说:“这些才是真正的兴庆颜色。”每日清晨,她仍会沿石板路走去学堂,看孩子们读书,偶尔指点一二。孩子们都唤她“王阿娘”,连那些贵族子弟也悄然改口,不再称“宋婢”。

一日午后,阿塔前来求见。他带来一份誊抄工整的《算术初阶》,说是自己编写的补充讲义,想请她过目。王小仙翻了几页,惊讶于其条理清晰,例题实用,甚至加入了铁路运费计算、市集盈亏分析等现实内容。

“你何时学的这些?”她问。

“夜里自学的。”阿塔低头,“我还读了您留在学堂的笔记??关于孩子情绪变化的记录。原来观察人心,也能像算账一样细致。”

王小仙怔住。她从未想过,自己为母爱所写的私密文字,竟会被一个少年当作治学范本。那一刻,她忽然明白,真正的传承不在庙堂诏令,而在普通人默默拾起的知识火种。

她提笔在讲义末尾写下批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以术,不如启人以思。汝之所作,已在‘育人’之列。”**

并加盖私印,推荐送往延路学政司备案。

***

与此同时,辽国动作频频。

喀喇汗使者自西域返国,途中遭伏击身亡,随行文书尽失。辽廷震怒,指责宋朝“阴遣刺客,毁盟挑衅”,下令集结五万皮室军于幽州北境,战云密布。而就在此时,西夏境内接连发生异动:三座寺庙夜间焚香集会,宣扬“真主降子,复兴李唐”;两名退役厢军在酒肆醉语“迎少主归位”,次日即被“天网”密探捕获;更有传言称,梁乙埋残党藏匿贺兰山中,私铸印玺,拟拥立傀儡政权。

江宁公不动声色,反奏请赵顼下诏:

**“凡揭发谋逆者,不论出身,赏银五十两,授民籍或军职;自首者免罪。”**

三日内,七十二人投案,牵出地下联络网十一处,涉及僧侣、商贾、退伍军官乃至两名低阶宗室。审讯录呈报御前,赵顼阅毕冷笑:“朕的儿子还没登基,Already有人忙着做开国元勋了?”

江宁公跪奏:“乱生于欲,止于制。今西北已有学堂、铁路、市集、律法四柱支撑,民心渐附,旧族难兴大乱。唯须防外力勾结内奸,借‘正统’之名行颠覆之实。”

赵顼沉吟良久,终允其所请:

**设立“皇子安保总局”,统辖皇属特勤营、天网密探、边境巡检司,由江宁公遥领指挥,遇紧急事态可先斩后奏。**

一道朱批,权倾朝野。

朝中保守派哗然,御史中丞上疏弹劾:“江宁公挟幼主以令天下,形同周公摄政,恐蹈王莽覆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