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援军终于抵达。
旌旗猎猎,号角长鸣,一支精锐骑兵自山道驰来,正是段思全早先派出的信使所求来的援军。敌军见状,攻势顿时减弱,开始缓缓撤退。
王仲望着远方逐渐远去的敌军,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一仗暂时结束了,但他们仍不能放松警惕。
夜幕降临,营地再次点燃篝火。士兵们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有人在包扎伤口,有人在磨刀,还有人在默默祈祷。
王仲靠在车边,望着星空。身旁的少年轻声道:“王哥,我想学真正的武艺。”
王仲笑了笑:“你想学什么?”
少年认真地说:“我想像你一样,能在战场上保护别人。”
王仲沉默片刻,点头:“好,我可以教你。”
少年眼睛亮了起来,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仲一边参与营地的修整工作,一边抽空教导少年基础武艺。他教他如何站桩、如何发力、如何应对敌人。虽然只是些皮毛,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兵器的孩子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
与此同时,段思全也在整顿军队,调整防线,准备迎接下一场大战。他召见了王仲,亲自询问昨夜救火与击退敌探的经过,随后沉吟片刻,道:“你本是民夫,但如今已胜过许多老兵。若你愿留在我帐下,我可以给你一个正式身份。”
王仲低头思索片刻,最终拱手道:“末将愿效犬马之劳。”
段思全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从今日起,你便是我亲卫营的一员。”
自此,王仲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他不再是那个只求活命的普通民夫,而是一名真正的战士。
战争仍在继续,命运仍未可知。但至少,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夜晚,王仲依旧仰望星空。他在心里默念:“媳妇儿,我会活着回来,带你去看海。”
第二日清晨,天色未明,营地便已忙碌起来。昨夜虽击退敌军,但段思全深知,代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果然,不到辰时,前哨传来急报??代军主力正集结于河谷东侧,似有再度强攻之意。
王仲刚吃过一顿冷饭,听闻消息后立刻起身,抓起长矛走向车阵外围。少年也跟在后面,神情紧张却坚定。王仲回头看了他一眼,道:“你回去吧,今日恐怕更凶险。”
少年咬牙摇头:“我跟你来。”
王仲没再劝,他知道这孩子已经不是昨日那个只会发抖的民夫了。战火能毁掉人,也能锻造人。而他们这些人,早已被炼成了铁。
营地内,段思全亲自登上?望台,指挥各营布防。亲兵副将策马巡视防线,高声鼓舞士气。士兵们虽然疲惫,但眼中皆燃着怒火与战意。昨夜死守一战,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不退,就能活!
战斗很快爆发。
代军这次不再试探,而是以重甲骑兵为先锋,直扑段军左翼。那片区域正是昨日伤亡最惨重的地方,如今由新调来的步兵填补,阵型尚未稳固。敌骑如黑潮般冲来,大地震颤,尘土飞扬。
“放箭!”军官一声令下,弓弩齐发,箭雨如蝗虫般倾泻而下。数名骑兵应声倒地,但更多人依旧冲破箭网,直逼防线。
“举盾!列阵!”士兵们迅速组成拒马阵,盾牌交错,枪矛林立,硬生生挡住了第一波冲击。然而敌军并未退去,而是绕至侧翼,试图包抄。
王仲站在车阵后方,目睹这一切,心中焦急。他虽只是个民夫,但也知道,若左翼失守,整个营地都将陷入混乱。他转头对少年道:“去搬石头,越多越好!”
少年点头,转身奔向物资堆场。王仲则提着长矛,加入了搬运石块的队伍。他们要在车阵之间加筑临时屏障,以防敌人从缺口突入。
就在此时,左侧防线终于崩溃。
一名断臂的军官倒在血泊中,身后是横七竖八的尸体。敌军趁势涌入,挥刀砍杀,段军士兵节节败退。眼看局势危急,段思全当机立断,下令右翼分兵支援,并亲自率亲卫队出战。
王仲远远望见段思全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策马冲入敌阵,顿时士气大振。士兵们重新整队,奋力反击,终于稳住了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