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给自己打工的。
毕竟从地主那租来田地后,收成好不好,还是得看自己努不努力。
勤快一些,还是能让一家人吃饱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清河县地少的农民,都能成为佃户的!
还有一部分最底层的贫农,是连租地都租不起,或者不敢租,只能给地主们做雇农。
比起佃户,雇农的日子就比较拮据了。
常见的给地主们做长工、月工、零工的,便是雇农阶级。
这些雇农没有土地,甚至都没有生产工具,也租不起地,主要只能靠卖劳动力为生。
平日里,生活拮据不说,要是遇到个灾年,可能都会面临无粮可吃,饿死街头的下场。
小赵,大名赵柳生。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母亲当初怀他的时候,忙着干农活。
在某一个早上,正在柳树下干着农活呢,早产胎动了,小赵就这么在柳树下被接生了出来。
所以取名赵柳生。
只不过,小赵的双亲去的早,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双双病故了,只给他留下了一间破落屋,和五亩水田。
他能长这么大,还是卖了两亩田,才养活起了自己。
不过好在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大了点后,也就有一锄头,没一锄头的给各位地主乡绅们当雇农,日子也还算过得去。
但是一直这样过下去也不是个事啊!
眼瞅着小赵也都二十四了,还讨不到老婆,家里连薄产都没有,平常比较玩得来的大家,也挺对他的未来担忧的。
不只是老李,其他几个农夫,也围着小赵劝说了起来。
“小赵,反正你家里也没什么牵挂,亲戚也都早不联系了,日子又拮据的不行,干脆报名移民得了!”
“反正了无牵挂,在哪不是活啊?”
“你将水田卖了,三亩上田,也能卖四十多两银子呢,够你讨个媳妇了。”
“到时候夫妻俩一起移民,就算可能会远一些,但是也有二百亩地呢,怎么也比你现在的生活更好吧?”
“前几年移民去燕云的,现在小日子可都过得挺不错的!”
几个年级较长,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还算稳定的农夫,都在以过来人的口吻劝说着小赵。
他们这话也不假。
前几年,清河县也有无地的雇农移民北平和陕甘,当时小赵年龄还小,倒是不适合去。
不过当年移民过去的清河县百姓,陆续也都有寄信回来,大家也都了解到了移民的情况。
大部分移民的百姓,日子都过得还不错呢。
虽然北边的土地没有江南的产量大,但是架不住地多,每户都有百亩,生活比留在清河县的亲戚们都过得好!
不少原本日子过得很安稳,不太愿意移民的同乡们,都有些意动,想要报名移民呢。
现在朝廷又颁布了新的移民开垦令,而且再次加码,一户给二百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