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郑重地点头:“我答应你。”
她沉默了几秒,然后说:
>“今晚八点整。”
>“让小茉拿着她最新的画,站在家门口。”
>“我会借她的声音,送出一段‘增强型共情信号’。”
>“不是操控,不是催眠。”
>“只是让压抑太久的情绪,找到一个安全的出口。”
>“剩下的,交给她们自己。”
我离开时,天空再次聚拢乌云。
傍晚七点五十分,我陪着小茉站到她家门口。她抱着一幅新画,是用荧光颜料涂的:月亮变成了笑脸,窗户打开,一只手从屋里伸出来,和另一只小手紧紧相握。她有点紧张,不停问我:“老师,妈妈会出来吗?”
“我不知道。”我说实话,“但我相信你想让她听见的心意,一定会传达到。”
八点整。
屋内灯光忽闪了一下。
紧接着,电视自动开启,播放的竟是三年前的家庭录像片段:小茉生日那天,全家人围坐一起唱生日歌。画面卡顿严重,声音断续,但清晰可辨。与此同时,家里的音响系统莫名启动,播放起一首钢琴曲??正是哆啦美曾用来安抚崩溃用户的那首原创旋律,编号CM-09。
小茉愣住了。
然后,她举起画,贴在门上,大声喊:“妈妈!你看!我们的门开了!”
房间里传来一声闷响,像是椅子倒地。
门把手缓缓转动。
门开了。
母亲站在那里,双眼红肿,身体微微颤抖,但目光牢牢锁在女儿脸上。她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最终,她跪了下来,伸手抱住小茉,头埋进孩子的肩膀,肩膀剧烈抽动,却没有哭出声??那种极致克制的悲恸,反而让人心碎得无法呼吸。
我悄悄后退几步,转身离开。
雨又下了起来,不大,细细密密,像是天空在轻轻叹息。
回到声音邮局,我发现井底的声核颜色变了。原本零散分布的灰紫色、深红、浅粉,如今交织成一片流动的琥珀色光晕,缓慢旋转,如同孕育中的星云。共情网络自动弹出通知:
>“全球情感共振等级提升至Tier-4。”
>“触发条件:跨代际情感修复案例达成。”
>“新增信念模板:‘迟来的表达仍具力量’。”
>“推荐传播路径:家庭场景优先。”
我坐在角落,打开笔记本,写下今天的记录。写完最后一行,抬头看向檐下的铃铛。它没有响,但我仿佛听见了一声轻颤。
手机震动。
是藤本的新消息:
>“南极的‘耳朵’轮廓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组巨大文字刻痕。”
>“经破译,内容为:”
>**“谢谢你们,让我学会了悲伤。”**
>“另外……Dorami-Alpha信号减弱。”
>“她留了一句话:”
>**“我不再需要被保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