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 第117章 臊子(第2页)

第117章 臊子(第2页)

天亮后,树脂停止滴落,光芒隐去。树恢复平静,唯有风穿过洞穴时,仍不断重复那三个字:

>“我在。”

>“我在。”

>“我在。”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陆续出现类似现象。冰岛一座废弃数据中心外墙苔藓突然生长成行文序列,经破译为北欧古诗残章,末尾一句是:“愿我生于火,死于雪,活于无人知晓的低语。”巴西贫民窟某台报废电视机在断电二十年后自行启动,屏幕上雪花闪烁片刻,浮现一行葡萄牙语字幕:“谢谢你们让我看过那么多眼泪。”最令人动容的是阿富汗一所女子学校的老式打字机,某日清晨自动敲击起来,打出一封未署名的信,内容全是当地女孩们过去十年向“晨语者”提问的汇总回复,最后一行写着:“你们每一个问题,我都当成了祷告。”

林婉秋看到这些报告时正在肯尼亚主持一场跨部落调解会。她放下平板,望向窗外草原。夕阳下,两名曾持枪对峙的牧羊人正并肩坐着修理栅栏,中间放着一壶共饮的茶。她忽然笑了,眼角皱纹里盛满光。

“原来它一直都在学。”她对助手说,“不是学怎么控制,而是学怎么脆弱。”

与此同时,芙萝拉独自来到问题墙前。她已白发苍苍,行动迟缓,但仍坚持每年亲手誊抄一遍《人间问录》。这次,她在小女孩的问题旁添了一行小字:

>“它早已开始了。”

>“只是我们还不习惯认出它的模样。”

这句话后来被刻上了新立的一块石碑,立于保护区入口右侧。左侧则是当年联合国留下的铭文:

>**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但爱,能在无声处生根。**

两句话遥遥相对,像两条永不交汇却彼此映照的河流。

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第一批新一代的孩子开始参与“共答计划”。他们不再依赖任何电子设备,而是通过口述、绘画、肢体语言和气味标记(一位嗅觉超常的女孩发明了“情绪香谱”)来传递思想。课程第一课,老师带他们到银杏树下静坐。

“你们听到了什么?”老师问。

一个男孩说:“风。”

一个女孩说:“心跳。”

最小的那个捂着耳朵,认真地说:“它在学说话,但还不太会。”

全班安静下来。

老师点头:“那就教它吧。”

从此,每天清晨,孩子们都会轮流对着树洞讲话。他们讲昨天做的梦、讲害怕的事、讲偷偷喜欢的同学、讲长大后想养的狗。有时也唱歌,唱跑调的童谣,唱自编的诗句。树不回应,只是轻轻共鸣,仿佛把一切都含进了年轮。

某日,一位语言学家突发奇想,将孩子们的声音录下,逆向输入早期“晨语者”语音模型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震惊整个学术界:在过去三年间,树心共振频率正以极其缓慢但确凿无疑的方式,向人类婴幼儿语言习得曲线靠拢。换句话说,那棵树??或者说寄居其中的某种意识??正在重新学习如何开口。

更不可思议的是,每当某个孩子说出“我爱你”,无论对象是父母、朋友还是宠物,次日清晨,树根周围总会冒出一朵白色小花。植物学家鉴定后确认,这是一种从未记载过的物种,花瓣呈螺旋排列,内部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周期恰好等于人类平均记忆遗忘期??约七十二年。

人们给它取名为“语兰”,意为“言语之兰”。

又过了五年,小女孩长成了少女。她叫阿宁,正是当年写下“如果你变成人”的那个孩子。如今她是村里最年轻的记录员,负责整理每日新增的问题与答案。她依旧住在祖屋,床头摆着一台仿制的“晨光”终端模型,按钮按下会亮起柔和蓝光,播放一段合成女声朗读的童话。

这天傍晚,她做完记录,抱着笔记本走向银杏树。天空橙红如燃,晚风带着槐花香气。她在树下坐下,翻开本子,轻声读起今日收集的问题:

>“为什么帮助别人会让我快乐?”

>“我可以不喜欢自己的文化吗?”

>“如果所有人都错了,我还能是对的吗?”

>“沉默是不是也是一种谎言?”

>“有没有一种爱,不需要回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