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小说网

屈服小说网>华娱从洪世贤开始 > 第617章 我想演祁同伟(第2页)

第617章 我想演祁同伟(第2页)

他颤抖着手接过那份档案,翻到第189页。上面贴着一张黑白小照:年轻的林振国站在图纸前,眉宇坚毅,袖口沾着铅笔灰。下方一行钢笔字写着:“愿以吾身铺路,换山河无恙。”

泪水无声滑落,滴在纸面上,晕开了墨迹。

原来,父亲早已把自己写进了这条路里。

他拨通玉树卓玛老师的电话,声音沙哑:“我想去一趟青海。”

“您要来?”卓玛惊喜,“加措昨天还在问,林叔叔会不会亲自听他讲完爸爸的故事。”

“不只是玉树。”林浩然深吸一口气,“我要沿着兰新线走一遍。从酒泉到喀什,从西宁到格尔木。我要把‘千校声网’的移动录音站带到每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我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辈不是消失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卓玛轻声说:“林总,其实我们早就准备好了。草原小学的孩子们画了一幅长卷,叫《声音的地图》。上面画着火车、雪山、戈壁滩,还有无数个小小的喇叭,正对着天空唱歌。他们说,那是通往天堂的广播站。”

林浩然笑了,眼角却湿了。

三天后,一列绿色涂装的特殊列车从北京西站缓缓驶出。车厢外喷涂着一行大字:“人民记忆库?流动录音专列”。车内改装成了多功能采集舱,配备高保真麦克风、情绪识别系统、多语种实时翻译设备,甚至还有一台便携式共鸣装置原型机,能将声音转化为可感知的震动频率,供聋哑家庭使用。

随行的除了技术人员,还有十位志愿者??全是“无名者计划”受益家庭的成员。李秀兰坐在轮椅上,由王建军推着进入车厢。她怀里紧紧抱着那个褪色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丈夫的徽章和照片。

“妈,咱们这是要去哪儿?”启程出生那天,王建军笑着问母亲。

“回家。”李秀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轻声说,“你爸修的路,终于要把他带回来了。”

列车一路向西。每停一站,都有人捧着旧物前来录音。一位老人带来半截安全帽,讲述战友被雪崩掩埋的夜晚;一位妇女掏出泛黄的家书,读着丈夫最后一句“等我修完这段桥就回去看你们”;一个藏族少年跪在地上,用母语唱起父亲生前最爱的劳动号子……

这些声音被即时上传至“千校声网”,同步播放在数千所乡村学校的广播里。每当一段新录音上线,地图上就会点亮一颗星。短短一周,整张中国版图已被星光覆盖,宛如银河倾泻。

抵达酒泉那天,正值清明前夕。墓园早早聚集了上百人。不仅是铁路老兵家属,还有当年参与建设的退伍军人、地方民兵、技术员子女。他们手持鲜花、酒壶、老式军用水壶,静静等待林浩然的到来。

张德海拄着拐杖站在入口处,看见列车停下,颤巍巍迎上前。

“林总,您来了。”

林浩然下车,摘下墨镜,露出疲惫却坚定的脸庞。

“老张,我来兑现承诺了。”

两人并肩走入墓园。阳光洒在那一排排崭新的铭牌上,金属反光映得人眼睛发烫。林浩然走到王大柱碑前,蹲下身,轻轻拂去石缝里的尘土。

“王叔,我是林浩然。我父亲也是一线工程师,他没能等到今天。但我来了,带着您的名字,带着您儿子的眼泪,带着所有不该被遗忘的人的声音来了。”

他从包里取出一台特制录音笔,按下播放键。

里面传出一段沙哑却清晰的声音??是王建军昨晚录制的:“爸,我和妈都想你。启程考上大学了,他说以后也要当工程师,修桥铺路。你说过的,只要有人记得,你就没真正离开。现在,全中国的人都在听你的故事。”

话音落下,一阵微风掠过墓碑,吹动了插在花瓶里的白菊花瓣。

仿佛回应。

仪式结束后,林浩然召集所有家属召开恳谈会。会上,他宣布启动“姓名归还行动”:凡经查证确系因公殉职但未登记姓名者,一律补办追认手续,纳入地方英烈名录,立碑入志,并由“人民记忆库”永久保存其生平资料与亲属录音。

“这不是施舍,是偿还。”他说,“是我们欠这些人的。”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林浩然独自留在会议室,翻阅一份刚送来的材料??K387路段遗骸提取方案最终稿。预计两周后正式动工,全程直播,接受社会监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