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部落要开始集体狩猎,准备过冬的肉,先做肉干,天气再冷就直接放在雪堆或者冰窟窿里冻着。冬季天气严寒,室外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相比夏季湿热的雨季,冬季更好储存食物。而且冬季刚经历秋收,仓库里堆满粮食和各种干菜,只要保暖措施做得好,冬季比雨季更容易熬过去。
nbsp;nbsp;nbsp;nbsp;兽人们上山捕猎,亚兽人们则开始收获地里最后一样作物——黄豆。
nbsp;nbsp;nbsp;nbsp;兽人大陆的黄豆秸秆偏高,大概一米五左右,豆荚有手掌长,每个豆荚有五到七粒豆子。经过寒风的洗礼,豆秸上光秃秃的没有叶子,只有豆荚。
nbsp;nbsp;nbsp;nbsp;豆荚已经晒到七、八分干,若是中午和下午,轻轻敲打,豆荚就会开裂。为了防止过多的豆粒落到泥里,收黄豆须得在清晨有霜露的时候才行,就着霜露的水分,豆荚不容易开裂。
nbsp;nbsp;nbsp;nbsp;前一个人用镰刀沿着地皮砍下豆秸,后一个人用藤条把砍下的豆秸扎成大小合适的捆,扛到地头儿,统一由推车推回中心广场晾晒。
nbsp;nbsp;nbsp;nbsp;部落的幼崽们拿着小筐小篓,跟在大人后面捡掉在地上的豆粒或者豆荚。
nbsp;nbsp;nbsp;nbsp;当所有的黄豆收割完之后,养殖场的兽人和亚兽人们再去地里将落在地上的黄豆叶扫成堆,运回养殖场,豆叶豆秸都是难得的优质饲料。
nbsp;nbsp;nbsp;nbsp;“这是……耙子?”看着檀手里搂黄豆叶的工具,风浅一脸惊讶。
nbsp;nbsp;nbsp;nbsp;那是一个用雄性麦籽树编的竹耙子,这玩意儿简直是搂草叶子、收拾秸秆之类的神器,这么快就发明出来了?这是碳基生物能达到的速度吗?
nbsp;nbsp;nbsp;nbsp;看着风浅惊讶地合不上嘴,檀不好意思地说,“这些日子,大家忙着给圈里的牲畜攒雪季的饲料,冬季之前都是直接用镰刀割草割嫩树枝喂的,但进入冬季之后,树叶草叶都掉光了,牲畜不喜欢吃没叶子的草秆树枝,为了把地上的草叶树叶收集起来,养殖场里的大家一起想出这个东西的。”
nbsp;nbsp;nbsp;nbsp;檀伸出自己的手,手掌朝下,五指指尖向下弯曲,做出“挠”的动作,和竹耙子一起比给风浅看,“是不是很像。大家就是从用手搂树叶子这个动作想出来的,做个更大、手指更多的‘大手’来帮忙搂草叶子。”
nbsp;nbsp;nbsp;nbsp;檀笑着说,“一试,果然好使。”
nbsp;nbsp;nbsp;nbsp;风浅朝檀比个大拇指,“厉害,你们养殖场的都是人才。让祭司给你们加贡献点,以后再有这样的发明创作,记得自己去找祭司,部落都有奖励。”
nbsp;nbsp;nbsp;nbsp;“就这么一个小东西也有奖励?”檀说。
nbsp;nbsp;nbsp;nbsp;“东西虽然小,但用处可大了。”风浅说。即使科技发展到蓝星末世前,耙子在农村也随处可见。一用就是几百几千年,谁敢说这是小东西小发明。
nbsp;nbsp;nbsp;nbsp;今年豆种少,黄豆种的不多,一个早晨就收完了。
nbsp;nbsp;nbsp;nbsp;下午,外出狩猎的兽人陆续回到部落。
nbsp;nbsp;nbsp;nbsp;兽人们将猎物扒皮剔骨,亚兽人们将肉切成小块,准备做肉干。
nbsp;nbsp;nbsp;nbsp;今年部落里不缺盐,雨季的时候大家跟着风浅学了用坛子或者缸腌肉的法子,有的人喜欢腌肉的味道,特意做了些。
nbsp;nbsp;nbsp;nbsp;晚饭是窝窝绒叶兽骨汤,熬的泛白的骨头汤上撒一层嫩绿的葱花。
nbsp;nbsp;nbsp;nbsp;葱是上冻前连根挖起的,打成捆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nbsp;nbsp;nbsp;nbsp;大葱生长不需要太多的阳光,风浅又教了大家用水和沙子生大葱的办法。
nbsp;nbsp;nbsp;nbsp;用木板钉一个膝盖高的槽子,槽子放在石屋里温暖的地方,比如厨房或者卧室。槽底铺一层河沙,撒上草木灰,用水浸透,将大葱一棵挨着一棵摆在槽子里,过几日就会长出新鲜的葱叶。
nbsp;nbsp;nbsp;nbsp;骨头汤上的葱叶就是这么来的。
nbsp;nbsp;nbsp;nbsp;现在还有窝窝绒叶和萝卜缨,再过些日子,落了雪之后,葱叶就会成为部落里唯一的绿叶菜了。
nbsp;nbsp;nbsp;nbsp;喝着浓浓的骨头汤,风浅微微眯了眼睛,今年部落里的黄豆种的不多,但他得在离开前教会族人生豆芽、磨豆浆,这两个简单,很容易就能学会。至于豆腐,这个他也没有亲手做过,部落里也没有那么多豆子给族人试验用,只能说个方法,让大家以后慢慢摸索了。
nbsp;nbsp;nbsp;nbsp;黄豆的用处太多了,榨油,黄豆酱,酱油等等,这些就要靠族人自己了,当然,走之前他会把制作方法写下来,留给部落。他相信,能这么快发明出耙子的族人,一定能按着他留下的方法,做出更好,甚至蓝星上都没有的东西。
nbsp;nbsp;nbsp;nbsp;成捆的豆秸经过几日的晾晒,风浅让擅长木工的兽人做了梿枷,选了一个干燥晴朗的下午开始打黄豆。
nbsp;nbsp;nbsp;nbsp;经过梿枷的捶打,晒干的豆荚炸开,脱粒。
nbsp;nbsp;nbsp;nbsp;豆秸送去养殖场做饲料,剩下的豆糠和豆粒混在一起,需要用簸箕分开。
nbsp;nbsp;nbsp;nbsp;这里遇到了一点儿麻烦。
nbsp;nbsp;nbsp;nbsp;大家第一次用簸箕,试了一下午,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用簸箕把杂质和豆粒分开,包括风浅,他只知道簸箕有这个用处,但大型的农业生产早不用这个办法了,作为“农业历史”,他学过,但没亲手试过。
nbsp;nbsp;nbsp;nbsp;晚上,回了家。
nbsp;nbsp;nbsp;nbsp;“又遇到什么麻烦了,双修都心不在焉的。”玄捏了捏风浅的下巴,“呐,给你看个东西。”说着从空间里拿出个长筒状的物体。
nbsp;nbsp;nbsp;nbsp;“这是……”
nbsp;nbsp;nbsp;nbsp;“显微镜还差一点儿,望远镜倒是先做出来了。”玄说,“就目前来看,对部落来说,我觉得望远镜比显微镜更实用一些。四个巡查队,还有瞭望台,都可以配上。”
nbsp;nbsp;nbsp;nbsp;风浅跟着点头,医学的发展确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现在就拿出显微镜,也不可能马上就发展到能做手术的地步。
nbsp;nbsp;nbsp;nbsp;但望远镜,做出来就能用上。
nbsp;nbsp;nbsp;nbsp;“你明天帮我做个东西吧。”风浅说,“我想做个谷风车,可以把黄豆和豆糠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