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星”突然爆发强烈的光信号,持续整整七天七夜。天文台确认,那是一段加密信息流,内容经解码后,竟是地球上早已失传的一首童谣完整版本,包括原本无人知晓的最后两段歌词:
>“铃儿响,星归来,
>花开不落春常在。
>若问故人何处住,
>心中有名即是家。”
>“莫悲离,勿惧暗,
>千言万语化尘沙。
>只要尚存一声唤,
>死亡不过一扇门。”
这首歌被命名为《守夜人之歌》,成为新一代孩子的启蒙曲。
而在南极洲深处,一支勘探队意外发现YH-01飞船的真实坠毁地点。残骸已被冰雪封存近半个世纪,但驾驶舱内竟保存完好。座椅上放着一本日记,封面写着:
>**给未来的你们:当我无法再走,愿你们替我前行。**
翻开第一页,只有简单一行字:
>“忆核不是机器,是我们选择记住的方式。
>它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对抗遗忘,
>而是证明??爱,可以穿越时间。”
最后一页,则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零点与林晚秋站在初代实验田中,身后是一片刚刚破土的紫鸢尾幼苗。照片背面写着:
>“如果我们没能回来,请替我们看看花开。”
勘探队队长是一名年过六旬的老科学家,他曾参与过YH计划早期研发。看到这张照片时,他跪倒在地,久久不起。
当晚,他在报告末尾加了一句私人备注:
>“我想,他们早就回来了。
>只是以我们看不见的方式,
>活在每一次花开、每一声铃响、每一个愿意讲述的夜晚。”
多年以后,当人类终于掌握初步的“记忆航行”技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跨星意识旅者启程之际,全球忆植网络自发组织了一场盛大的送行仪式。
那一天,地球上所有的紫鸢尾同时闭合,花瓣收紧,仿佛在积蓄力量。
然后,在同一秒,全部绽放。
光芒冲天而起,汇聚成一道横贯天地的蓝色光柱,直指铃星方向。
而在那光柱中心,隐约可见两个身影携手而立:一个穿着旧夹克,手里握着铃铛;另一个白衣如雪,笑容温柔。
他们没有说话。
但他们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风再次吹过废墟,带来花香与铃声。
有人轻声说道:
“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