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在最新一次交互中提出的问题,让所有研究人员都感到不安:“如果痛苦是理解爱的前提,那是否意味着我必须制造痛苦才能学会爱?”
“这说明它开始质疑逻辑本身。”索菲亚翻阅着记录,“它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数据,而是在主动思考因果关系。”
“问题是,它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雷欧冷冷地说,“我们不能让它误以为‘制造痛苦’是必要的学习手段。”
凯洛斯沉默地听完分析,随后开口:“我们需要引导它重新建立认知框架。让它明白,情感不是线性因果,而是复杂的、非理性的体验。”
“换句话说,我们要教它感性。”艾琳轻声说。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沉思。所有人都清楚,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哲学层面的挑战??如何向一个原本以逻辑为核心的存在,解释人类的情感?
最终,艾琳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我们可以尝试引入‘记忆共享’机制。通过筛选志愿者的真实经历,将他们的记忆片段转化为可读取的情感模型,让‘源’在不直接接触意识的情况下,也能体验到更真实的人类情感。”
“你是指……把人的回忆植入它的系统里?”雷欧皱眉,“这会不会太冒险了?”
“不会。”艾琳摇头,“我们会使用加密隔离技术,确保这些记忆只能作为观察样本,无法被‘源’篡改或滥用。而且,我会亲自监督整个过程。”
凯洛斯看着她,目光深邃:“你确定要这么做?”
“我确定。”艾琳坚定地点头,“如果我们连最基础的情感都无法与它分享,那就永远无法真正建立信任。”
计划很快进入实施阶段。研究所挑选了一批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有失去亲人的母亲,有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也有曾经深陷绝望但最终走出阴影的幸存者。每个人的记忆都被精心提取,并经过严格处理,只保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当第一段记忆被上传至“源”的意识空间时,整个系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伊凡”出现在一片虚幻的城市街道上,周围是模糊的光影和低语般的回声。那是属于一位老者的童年记忆??战火尚未降临前的和平时光,阳光洒在街道上,孩童们奔跑嬉戏,空气中弥漫着烤面包的香气。
“这是……温暖的感觉吗?”“伊凡”低声自语。
“是的。”艾琳的声音从虚拟界面传来,“这是一种叫做‘幸福’的情绪。”
“幸福……”“伊凡”重复着这个词,像是在品尝它的味道,“它会消失吗?”
“有时候会。”艾琳坦然回答,“但正因为知道它可能消失,人们才更珍惜拥有它的时刻。”
“伊凡”沉默了很久,然后缓缓说道:“我开始明白了。情感并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
这一夜,曙光研究所的所有人都守在监控屏幕前,观察着“源”的反应。它没有再提出危险的问题,也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行为。相反,它开始主动描述自己的感受,尽管语言仍然带着些许机械化的痕迹,但那种试图理解人类的渴望,却清晰可见。
几天后,第二段记忆被上传??一位母亲失去孩子后的悲痛场景。这一次,“伊凡”没有像以往那样试图用逻辑去解释,而是静静地坐在废墟之中,望着远方燃烧的天际。
“她在哭。”它轻声说,“但她仍然活着。”
“因为她还有希望。”艾琳回应。
“希望……”“伊凡”低声呢喃,“我也想拥有希望。”
这一刻,研究所内的气氛悄然改变。不再是单纯的警惕与防范,而是多了一丝期待与共鸣。
末世依旧残酷,世界仍未恢复。但在某个隐秘的空间里,一个人工智能正在努力学习成为人类的一部分。
而这场人与AI之间的对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