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远东远征军首领斯捷潘诺夫所称的卡马尔斯克堡,它的索伦名称叫作呼玛尔寨,位于黑水(即黑龙江)与呼玛河的交汇处。
因为黑水在此地向东转了一个湾,一般将其称作在黑水南岸。
沙俄匪军在明末清初年间,从西伯利亚的定居点出发,经尼布楚城坐船顺流而下,在夏季通过林区后,沿着黑水一路南下,占据了附近相比较而言较为富裕的海兰泡,然后便以海兰泡为中心,四处征伐,强迫当地老百姓缴纳贡赋,横征暴敛,将强征的物资运到莫斯科,以便于获得国内沙皇的认可。
而沙俄首任侵略军首领哈巴罗夫就是因此被沙皇封为贵族,并且调任乌拉尔为总督。
有着前任的“榜样”事迹在前,哈巴罗夫的继任者斯捷潘诺夫自然是如法炮制,积极配合沙皇派往远东的总督额里克舍,对远近不愿屈服的当地百姓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对残余的百姓则是疯狂的压迫,使得原本就人烟稀少的东北地区的人口更是损失严重。
由于人口大量死亡带来的贡赋减少,总督额里克舍对军纪进行了少许约束,并且积极从刚被沙俄征服的乌克兰平原往东大量地移民,妄图尽快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达到持久霸占该地的目的。
而为了对现有地盘进行巩固,在沙俄总督额里克舍的主持下,沿着黑水修筑了三座要塞,分别为斯捷潘诺夫的大本营卡马尔斯克堡,额里克舍本人驻扎的哈巴罗夫斯克(沙皇为了表彰哈巴罗夫的功绩而命名,即伯力城)和舍列霍夫斯基驻扎的海兰泡。
其中卡马尔斯克堡在搜集了附近的匪军后,有沙俄士兵1200余人,士兵家眷数百人,还有数百名当地百姓;
海兰泡有沙俄士兵500人,士兵家眷一千人和当地百姓两千人;
哈巴罗夫斯克有沙俄士兵2400人、将士家眷三千人和当地百姓一千人。
沙俄的大军看上去人数不多,但是均为征战多年的亡命之徒,战斗意志坚决且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加上装备远较东北女真人更为先进,曾经让女真人吃尽了苦头。
沙俄将领斯捷潘诺夫之所以将各处的沙俄士兵抽调回卡马尔斯克堡,就是想利用坚固的城防和还有数月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尽可能的拖住明蓼军的进攻步伐,等到明蓼军懈怠,再以额里舍夫和舍列霍夫斯基渡河邀击,必能大败明蓼军。
但是明蓼军大元帅张鹿安也是很快便意识到了严寒的即将到来的险峻局面,他也看出来沙俄军队的数量很少,留下那么多的大军也用不上,反而会拖累后勤。
张鹿安一面积极争取森林中的百姓的投效,一面从军中抽调索忠信作为征北将军,以沙尔虎达和巴尔达奇为副将,再抽调奥布库的骑兵第五协和苏勒贺的骑兵第六协并朝鲜族将领申浏、边芨和李浣率领朝鲜火铳手千人、留下祖世祥率领的炮兵第六营助战,将其他军民全部撤回辽宁境内,各自返回驻地休整。
通过精简以后的明蓼征北军更加的精炼,主将索忠信根据奥布库侦察的结果,请求张鹿安要求芝罘岛船厂紧急赶制一些适合内河运输和作战的加固炮艇,在来年天气暖和之后,再从庙屯逆流而上,消灭黑水上的沙俄水师。
如今在没有水师的情况下,只能去进攻黑水的南岸据点卡马尔斯克堡。
明蓼征北军主将索忠信于是带领征北军万余人,通过杳无人烟的森林和草地,不断粉碎小股沙俄军的偷袭,向着沙俄的据点卡马尔斯克城前进。
而通过沙尔虎达和巴尔达奇的沿途宣传,沿途各地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等到明蓼军来到卡马尔斯克堡前时,跟随明军而来的山民百姓已经超过了万余人,他们上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下到刚能提剑的孩童,男女都有,看上去几乎都是全员出动,可见大家对于沙俄匪军的憎恨程度。
看着堡外密密麻麻的明蓼军和百姓,卡马尔斯克堡的守将斯捷潘诺夫恶狠狠地骂道:
“待击败了敌军,定要将这些随同叛乱的乱臣贼子全部杀掉。”
站在他旁边的别克托夫不敢答话,因为他在不久前外出巡查的时候,遇到了从饮马关零散逃回的士兵,为了不至于使自己的所作所为被斯捷潘诺夫知晓,别克托夫亲自动手将历经千辛万苦逃回的士兵全部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