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诸子百家思想是基于华夏固有的文化制度形成的。”
“优点是世俗化、务实,能够承担社会功能。”
“缺点是无法超脱自身,提出更加玄远宏大的目标。”
“佛教不同,它的诞生就是为了反抗印度教。”
“所以佛教提出了玄远宏伟的目标,比如众生平等。”
“而且因为它是宗教,还为信徒提供了终极关怀。”
“百姓多困苦,需要精神慰藉,宗教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佛教用积善行德,轮回转世,净土世界,为所有人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的宏大世界。”
“给所有信徒以最终关怀。”
“当这种宏大博爱的思想传入华夏。”
“对讲究礼法,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儒家思想,形成了降维打击。”
“当然,佛教也有缺点,它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失了社会功能。”
“人构成社会,需要种种功能来维护这个社会的秩序。”
“在这方面,佛教没有什么建树,甚至还拖了后腿。”
“比如出家之后不事生产,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影响家庭和睦。”
“这也是为何,佛教在思想上击败了儒道等思想。”
“但华夏历朝历代治国,却依然采用儒法道的原因。”
“后来华夏的佛教大德们,也用华夏思想对佛教进行了改造,形成了现在的大乘佛教。”
“然而它这方面的缺点,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弥补。”
“这也是理学和心学大兴后,佛教被彻底压制的根本原因。”
因为理学和心学不光在思想上,完成了对佛教的超越,在治国上他们也同样有一套体系。
众人恍然大悟,对儒释道三家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对马钰如何分裂改造儒家,也有了一定的想法。
那就是,提出一套比理学和心学,更加先进的思想。
还要在语言逻辑上碾压他们。
但……
道衍自认为,后者他可以做到,可前者他毫无头绪。
理学和心学,已经是集儒释道等诸多学问之所长形成。
他就算再自大,也不会认为自己能弄出更好的思想体系。
那么……
他将目光看向马钰,语气有些急切的道:
“马公子对思想方面,可有更好的想法?”
席应珍也睁开了双目,期盼的看着马钰。
他看透生死,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他不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让自己无法放下的。
可是现在,听完马钰的这一番话。
他只觉得热血沸腾。
不参与进来,做出一点什么贡献,他觉得自己会死不瞑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