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大宋立国百年,与日本的关系算是比较良好的。
期间两国没有发生过战争,反而商业往来愈见频繁,从经济贸易的角度说,日本这个岛国的商品,上到权贵阶层需要的奢侈品,下到普通百姓需要的粮食布匹,。。。
赤松城外的风雪依旧凛冽,张子涵一行人踏上归途,队伍沉默而有序地穿行在高原古道之间。马车缓缓前行,他靠坐在车厢内,目光透过帘布缝隙望向远方灰蒙蒙的天际,心中却并未因离开吐蕃王庭而有丝毫放松。
“大人,昨夜之事……”随行的副将赵远低声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后怕,“若非您机警,恐怕……”
张子涵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神色平静:“桑吉不会轻易动手,但也不会放任我全身而退。他只是在试探,也在拖延时间。”
赵远皱眉:“试探?拖延?”
张子涵轻轻点头,手指敲击着膝盖上的地图卷轴:“吐蕃内部矛盾重重,桑吉虽为王子,但在长老会议中的支持并不稳固。黑山部虽败,但其残余势力仍在高原边缘游荡,随时可能反扑。而吐蕃若是贸然扩张,势必引发大宋警觉,甚至出兵干涉。桑吉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借口。”
赵远听得有些发怔:“那我们呢?此番前去,难道不是为了稳住吐蕃?”
“是稳住,但不是永远。”张子涵嘴角微扬,“我给了他一个选择??与大宋合作,在边境设立联合军镇。这个提议看似双赢,实则是在牵制。一旦吐蕃接受,便等于承认大宋在高原的影响力;若拒绝,则暴露其野心,便于朝廷后续应对。”
赵远听得目瞪口呆:“原来如此……可桑吉为何要派人刺杀您?这不是自断后路吗?”
张子涵微微一笑:“那不是桑吉的手笔,而是黑山部的细作所为。他们不希望看到吐蕃与大宋和解,更不希望吐蕃放弃对黑山旧地的觊觎。所以,他们在宴会上动手,既是为了除掉我,也是为了挑拨两国关系。”
赵远恍然大悟:“难怪您会换酒……”
“人心如水,局势如棋。”张子涵沉声道,“我们在吐蕃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极稳。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两人正说着,前方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策马疾驰而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禀报:“回禀大人,前方三十里处发现一支不明骑兵,人数约三百,装备精良,已封锁山路。”
张子涵眉头微皱:“封锁山路?可曾交涉?”
斥候摇头:“对方未回应任何信号,且已设下路障,似乎有意拦截。”
张子涵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全队戒备,放缓速度,派出暗卫绕道侦查,务必查明对方身份。”
命令传达下去,整支队伍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护卫们迅速列阵,弓箭手登上两侧高地,随时准备迎敌。马车停在队伍中央,由亲卫严密保护。
半个时辰后,一名黑衣密探悄然返回,跪地禀报:“回禀大人,对方为首之人乃是吐蕃将领阿古拉,此人素来效忠于桑吉,但此次行动并未携带吐蕃王旗,也未通报身份,行踪极为隐秘。”
张子涵眼神一凝:“阿古拉?他不在赤松城辅佐桑吉,怎会出现在这里?”
赵远低声道:“莫非……桑吉终究还是动了杀心?”
张子涵没有回答,而是缓缓站起身,遥望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山岭,心中已有判断。他知道,这一关,无论如何都得闯过去。
“传令下去,所有人不得轻举妄动。”张子涵沉声道,“我亲自前往交涉。”
赵远大惊:“大人不可!对方居心叵测,若是一言不合,岂不危险?”
张子涵摆手制止了他的劝阻:“若我不去,便是示弱。若去了,反倒能看清他们的底线。更何况……”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冷意,“我倒要看看,是谁真正想置我于死地。”
说罢,他翻身上马,只带两名亲卫,缓缓朝前方山道驶去。
不久后,张子涵一行人抵达山脚,果然见三百骑兵列阵而立,铁甲森寒,杀气腾腾。最前方一人身披重铠,面罩覆脸,看不清神情,但从其身形与气势来看,正是吐蕃名将阿古拉。
张子涵勒马停下,抱拳高声道:“张子涵奉旨出使吐蕃,不知将军在此拦路,有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