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等到大战真正开始的时候,戈尔斯基才悲哀地发现,大中华地区看上去是两个独立的政权,他们在军事统筹上居然能够做到协调一致。
周浩虽然没有进行军事总动员,解放军的几百万大军却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而且居然有大量的解放军部队进入封一飞所部。
尽管联盟增援了几十万大军,距离戈尔斯基的期望值还相差很远。
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之前,戈尔斯基根本就不敢轻举妄动。
戈尔斯基的这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让联盟大统领恨得牙痒痒。
眼看朱可夫和他的西伯利亚方面军被朱三所部打得节节败退,在中亚,戈尔斯基和他的哈萨克方面军却稳如老狗。
居然摆出一副全力防守的姿态。
这气得联盟大统领直接想砍掉戈尔斯基的脑袋。
无奈之下,联盟大统领派遣了他的一个心腹穆托担任特使,前往哈萨克方面军,督促戈尔斯基立即出兵。
然而穆托居然被戈尔斯基给说动了,两人居然联合起来忽悠他们的联盟大统领。
用戈尔斯基的话说,如今七方共同攻击周浩所部,但是周浩似乎都没有怎么出全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作为联盟最大的战略集团,哈萨克方面军必须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如果将联盟最大的战略集团当做添油战术的油,那是绝对不合适的。
两人都在焦急地等待战机的出现。
然而,周浩所部似乎越战越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围攻他的各路人马砍落马下。
甚至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被其武装占领了。
联盟的西伯利亚方面军也很快就被击败,同时朱三所部快速推进到叶尼塞河东岸。
然后,西伯利亚方向的双方就以叶尼塞河为界,互相对峙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联盟对斯尔斯基的谴责突然消失了。
戈尔斯基的哈萨克方面军和朱可夫的西伯利亚方面军无论从兵力上还是装备配置上,都几乎相同。
而朱三方面军和封一飞方面军从兵力和装备上同样类似。
朱三方面军对西伯利亚方面军能够做到如同秋风扫落叶,封一飞所部和哈萨克方面军作战,没有理由不会取得胜利。
戈尔斯基的哈萨克方面军一副严防死守的状态,虽然表面看上去避战意味很是强烈,却维持着中亚战线的基本稳定。
如果朱可夫也如同戈尔斯基一般,就维持现状,西伯利亚方面军也不会再度成为历史,叶尼塞河东岸的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也不会沦陷。
不过,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如果没有西伯利亚方面军的现身说法,联盟也不会认为他们心目中懦弱的戈尔斯基是那么的睿智。
回到沈阳,以国防部长伊古斯为团长的联盟的谈判团已经来到沈阳,并已经和周浩有所接触了。
周浩的计划是先解决日本的问题,再回头解决和联盟的军事冲突问题。
然而,周浩没有想到的是,联盟居然主动和他接触,目的就是双方停火的问题。
这弄得周浩不得不改变他对日作战的节奏。
既然联盟都主动认输了,主动过来进行停火谈判了,那么周浩就很有必要先把和联盟的问题解决了,最后再安安心心地处理日本的问题。
因为是联盟主动提出和谈,这也让周浩在谈判的时候从容了不少。
“伊古斯部长,我们双方也不是第一次进行停火谈判了。